• 2022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论著
    • 全自动核酸提取及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分析系统对HBV-DNA试剂盒检测性能的验证及评价

      2022(2):263-273.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全自动核酸提取仪及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系统Anadas9850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的性能.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ion,CLSI)批准指南,对全自动核酸提取及荧光PCR分析系统Anadas9850检测HBV-DNA试剂盒进行性能评估实验,包括精密度、正确度、线性实验、最低检测限、抗干扰能力.结果:在精密度方面,批内精密度高值、低值CV分别是1.71%和2.64%,批间精密度高值、低值CV分别是2.40%和2.61%;在正确度方面,标本检测结果对数值与给定的质控品靶值的对数值差值在±0.4个log值;线性检测范围,在50~5.0×108 U/mL的梯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0.9385X+0.2552,R2=0.9986;在最低检出限方面,实验结果的检出率为100%,符合检出要求;在抗干扰能力方面,溶血、高血脂、高胆红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结论:全自动核酸提取及荧光PCR分析系统Anadas9850检测HBV-DNA的各项性能参数均符合临床检测的要求,可以在临床检测中使用.

    • 43例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2(2):274-279.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瘤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s,MPMN)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43例MPMN患者,进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同期8034例肺切除标本中,共发现43例MPMN,男5例,女38例,男女比例1:7.6;年龄41~77(中位数60)岁.35例(81.3%)伴发肺腺癌,5例(11.6%)伴发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6.9%)伴发肺良性病变,分别为肺大泡、肺动静脉瘘、间质性肺炎.病灶直径为0.5~7.0(平均2.2)mm.大于3 mm的病变CT表现为磨玻璃样结节,而小于3 mm病灶CT表现不明显.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及短梭形细胞呈巢状、漩涡状排列,核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细胞均弥漫表达生长抑素受体2a(somatostatin receptor-2a,SSTR2a)、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及上皮膜抗原.结论:MPMN好发于老年女性,大部分病例常伴发肺腺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与脑膜瘤相似,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SSTR2a、波形蛋白、孕激素受体、上皮膜抗原阳性支持该诊断.

    • 非HIV肺隐球菌病组织病理与CT影像比对

      2022(2):280-287.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肺隐球菌病CT影像与组织病理的比对分析,提高对肺隐球菌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胸部CT发现、视频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术后病理确诊的53例肺隐球菌病患者.通过比对胸部CT和组织病理图像特点,分析引起肺隐球菌影像学改变的组织学基础.结果:胸部CT显示在53例肺隐球菌病灶中,49例结节状、3例斑片状、1例斑片结节混合影;49例病灶不超过3 cm,其中24例小于1 cm;45例病灶距胸膜不超过1 cm;50例为高密度或高低密度混杂影,3例为磨玻璃影;18例病灶内见空泡,4例见透亮区,4例见支气管充气征,3例见空洞;24例病灶边缘见毛刺,13例边缘呈分叶状;31例病灶与周围肺组织分界清,22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出现晕征/磨玻璃影、血管集束和胸膜凹陷.组织学特点:53例肺隐球菌病灶中49例为肉芽肿性炎症,4例为非肉芽肿性组织细胞反应;肉芽肿病变中12例有炎性坏死、3例空洞形成、3例脓肿和1例隐球菌湖形成,8例见残留肺泡、3例见扩张支气管;病灶边缘机化13例,纤维包裹及炎性增宽肺泡隔各4例;病灶周围见出血及水肿18例,血管扩张、纠集和穿透共15例,胸膜牵拉10例.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各种组织学特点导致了相应的影像学改变.了解引起肺隐球菌感染CT影像改变的组织学,结合穿刺标本的组织学检查可避免过诊断为恶性肿瘤,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2018至2020年六安市中医院多重耐药菌株分布、  标本来源及科室分布

      2022(2):288-294.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4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018至2020年六安市中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micro-organisms,MDROs)的菌株分布、标本来源以及科室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六安市中医院2018至2020年各科室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样本,进行MDROs细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综合评估院内MDROs的菌株分布、标本来源及其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结果:六安市中医院2018至2020年送检样本中共分离出3285株非重复性MDROs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903株(27.49%),铜绿假单胞菌797株(24.26%),大肠埃希菌733株(23.31%),鲍曼不动杆菌559株(17.02%),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197株(6.00%),粪肠球菌6株(0.18%),其他菌株90株(2.74%).标本来源情况:痰液1894株(57.66%),尿液701株(21.34%),血液262株(7.98%),灌洗液173株(5.27%),分泌物131株(3.99%),留置导管27株(0.82%),其他来源97株(2.95%).科室分布:重症医学科1163株(35.40%),普外科924株(28.13%),呼吸科385株(11.72%),泌尿科176株(5.36%),康复科50株(1.52%),骨科49株(1.49%),其他科室538株(16.38%).药敏实验结果显示:MDR肺炎克雷伯菌和MDR大肠埃希菌对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的耐药率>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3%.MDR铜绿假单胞菌和MDR鲍曼不动...

    • 血必净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改善作用

      2022(2):295-30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血必净联合生长抑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炎症因子及预后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予以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予以血必净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体征或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5、10 d时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血清脂肪酶(lipase,LPS)、尿淀粉酶(amylase,UAMY)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腹膜刺激征、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临床体征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2、5、10 d后的AMS、LPS、UAMY及血清CRP、PCT、WB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生长抑素可有效促进SAP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抑制胰酶释放和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 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其对胆汁成分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2022(2):302-307.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三医院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服用熊去氧胆酸片预防结石复发,观察组术后服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片预防结石复发,连续用药6个月.评估两组中医症状,并分析两组胆汁成分[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脂质代谢[血清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及术后6、12个月的结石复发率.结果:术后7 d和6个月,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7 d观察组胆汁TC、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结石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结石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并且可改善患者胆汁成分及脂质代谢.

    • 血清Hcy、PCT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低灌注的风险预测

      2022(2):308-313.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低灌注的风险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急诊PCI治疗的90例AMI患者,相关资料均保留完整.依据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分级结果分为正常组(n=59)与低灌注组(n=31).比较两组临床资料、PCI治疗情况和血清学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血清Hcy、PCT对PCI术后低灌注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低灌注组入院时血清Hcy、PCT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校正年龄后,入院时血清Hcy(OR=1.506,95%CI:1.194~1.818)、PCT(OR=1.318,95%CI:1.095~1.541)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心肌低灌注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入院时血清Hcy、PCT预测PCI术后心肌低灌注的最佳截断值为13.78μmol/L、0.12 ng/mL,AUC为0.864和0.780,敏感度为80.65%和77.42%,特异度为74.75%和76.44%.结论:AMI患者入院时血清Hcy、PCT水平与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状态密切关联,可作为有效预测PCI术后心肌低灌注事件的检测指标.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宣教中引入症状管理策略的临床实践

      2022(2):314-320.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宣教中引入症状管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两组在干预的6个月内均失访3例,各纳入52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引入症状管理策略.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力衰竭症状程度、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干预,观察组生理症状、心理症状、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宣教中引入症状管理策略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症状管理自我效能,还能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

    • 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

      2022(2):321-326.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0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与研究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治疗,研究组另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颅脑多普勒检查结果、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减分率、血清指标(Hcy、LDL-C)及近期预后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14 d后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14、90 d后的NIH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血清Hcy水平[(15.18±3.89)μmol/L]和LDL-C水平[(2.93±0.37)mmol/L]低于对照组[(18.24±4.16)μmol/L和(3.10±0.44)mmol/L],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血清Hcy和LDL-C水平与NIHSS减分率均呈负相关(r=?0.725和?0.690,P<0.05).研究组治疗90 d后的预后良好率(58.93%)高于对照组(3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丁苯酞序贯疗法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90 d后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OR)=1.372,95%CI:1.103~1.579,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能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动脉侧支循环开放,降低血清Hcy和LDL-C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且是近期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

    • 视频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在癫痫疾病诊断及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

      2022(2):327-332.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和常规脑电图(routine electroencephalogram,REEG)对癫痫疾病诊断及病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癫痫中心收治的103例疑似癫痫患者,患者均接受REEG和VEEG检查.比较2种脑电图检查方法对受检者痫性放电、临床症状以及同步临床发作的检出率,分析VEEG检出痫性放电的时相特征和癫痫患者病灶的定位情况.结果:VEEG痫性放电、临床症状、同步临床发作检出率分别为76.69%(79/103)、46.60%(48/103)和53.16%(42/79),均明显高于REEG的44.66%(46/103)、18.45%(19/103)、19.57%(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VEEG检出的79例痫性放电患者中,睡眠期VEEG检出率为65.82%(52/79),高于清醒期的24.05%(19/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EEG睡眠期检出痫性放电的52例患者中,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on-REM sleep,NREM)I~II期、III~IV期、REM期分别占78.85%(41/52)、17.31%(9/52)、3.85%(2/52),上述脑电图时相痫性放电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EEG、VEEG临床确诊癫痫分别为9例和42例,VEEG确定病灶部位为颞叶区15例,额叶区11例,枕叶区8例,中央区5例以及大脑半球皮层区3例.结论:与REEG比较,VEEG更能充分了解脑电活动信息和临床发作情况,为癫痫疾病诊断和病灶定位提供依据.

    •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

      2022(2):333-338.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患者康复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4月在太和县中医院康复科接受康复治疗的78例HICH患者作为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者分为常规组(n=39)与干预组(n=39).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干预,即常规坐立位平衡训练、肢体活动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再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干预.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评分,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Fugl-Meyer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ADL分级相比常规组明显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2/39),低于常规组的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CH患者恢复期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再加入下肢康复机器人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步行功能、肢体功能改善效果,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提高,减少并发症,最终提高总体康复效果.

    • 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2(2):339-345.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合并脑梗死的患者139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接受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接受格列美脲片治疗.2组患者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糖、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血糖波动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结果:治疗12周后,2组空腹血糖(fasting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NLR及PL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NLR和PLR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2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blood glucose concentrations,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ostprandial glucose excursions,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rgest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LAGE)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较B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P<0.05),B组CIMT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波动、NLR和PLR,改善由高血糖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 高通量测序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65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群的影响

      2022(2):346-35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65岁以上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CP)患者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65岁以上DMC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控制血糖、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口腔卫生知识宣教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及复诊在4周内完成.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牙周龈下菌群中致病菌的相对含量.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5例患者失访,最终分别纳入48例和45例患者.2组患者各项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及牙周龈沟液中各种氧化还原物质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牙周龈下菌群中各类病原菌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显著减少DMCP患者牙周龈下菌群中致病菌的含量,纠正口腔菌群失调.

    • 胸神经II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镇痛效果比较

      2022(2):352-358.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胸神经II(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与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及对炎性细胞因子、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ecsⅡ组与TPVN组,每组40例,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PecsⅡ组采用PecsⅡ阻滞,TPVN组采用TPVN阻滞.比较两组术后0.5、2、4、6、12、24、48 h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镇痛持续时间、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检测术前、术后1、3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比较术后1、2、3 d时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40-item Quality of Recovery Questionnaire,QoR-40)评分,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TPVN组相比,PecsⅡ组在术后2~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更低,镇痛持续时间更长,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PecsⅡ组在术后1、3 d时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TPVN组(P<0.05).PecsⅡ组QoR-40评分在术后1~3 d均明显高于TPVN组(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17.50%vs 25.00%,P>0.05).结论:PecsⅡ阻滞相较于TPVN阻滞对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还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提升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

      2022(2):359-364.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II或III级,年龄65~89岁,随机分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SQ组)与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IQ组),每组30例.SQ组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40 mL,IQ组腹股沟韧带下髂筋膜间隙阻滞给予0.33%罗哌卡因40 mL.两组均蛛网膜下腔注射0.33%轻比重布比卡因2.0 mL,并留置硬膜外导管.术毕连接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药物配方为羟考酮注射液50 mg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 mL,背景剂量为0 mL/h,单次按压注药为4 mL,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至术后48 h.记录患者入室(T0)、摆放体位(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及术后48 h(T5)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羟考酮用量、患者满意度及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恶心呕吐、头晕、瘙痒、心动过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IQ组比较,SQ组患者T1、T2时点静态VAS评分及T1、T2、T3时点动态VAS评分降低(P<0.05).与IQ组比较,SQ组羟考酮用量减少(P<0.05).与IQ组比较,SQ组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局部麻醉药中毒、神经损伤、瘙痒、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羟考酮可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

    • 多种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引流液中的表达

      2022(2):365-368.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腔镜引流液中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抽选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癌症分期情况将其分为I组(T1和T2期患者)和II组(T3和T4期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分析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有无淋巴转移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I组患者CA50、CA125、CA242、CA19-9及CEA检验值均明显低于II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另外,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无淋巴转移情况相应肿瘤标志物指标明显下降,而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值较术前有所增高(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以反映结直肠癌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安全下床活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2(2):369-375.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安全下床活动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估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评估指标条目池,经过两轮德尔菲法函询,一共有10名专家对各项指标和权重进行修改和筛选,并对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后,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第1轮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1.000、0.373、0.449;第2轮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1.000、0.837、0.535.结论:各咨询专家的意见较集中,可信度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安全下床活动评估的标准,但后续还需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

    • 血清D-二聚体、IL-6、IL-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

      2022(2):376-38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对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北京怀柔医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将其分为RMPP组(n=52)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eneral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GMPP)组(n=98),比较2组一般基础资料、胸部CT影像学资料及治疗前的血清指标[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6、IL-18]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MPP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IL-6、IL-18诊断RMPP的临床价值.结果:RMPP组患儿胸腔积液、肺实变、肺不张比例及血清D-二聚体、CRP、PCT、IL-6、IL-18水平显著高于GMPP组(P<0.05),2组一般基础资料、血清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实变、胸腔积液、肺不张及血清D-二聚体、CRP、PCT、IL-6、IL-18表达升高是预测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D-二聚体、IL-6、IL-18预测RM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0.825、0.860,截断值分别为0.56 mg/L、24.96 pg/mL、393.51 pg/mL.结论:血清D-二聚体、IL-6、IL-18可作为儿童RMPP的早期预测指标.

    • 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川崎病患儿的效果

      2022(2):382-386.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1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川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液指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104例川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血液指标、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23.08%,且发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血小板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小板达峰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s,WBC)、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P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SR、P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等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免疫功能指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疗效确切,能够降低冠状动脉扩张率,改善血液指标及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合肥市246例新生儿窒息相关临床风险因素

      2022(2):387-393.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窒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单胎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将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按照1:2比例抽取患儿母亲相邻住院号产妇分娩的非窒息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新生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窒息总体发生率为0.85%(246/29000).两组新生儿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时发热、胎儿窘迫、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初产妇、产前计划分娩、剖宫产、产钳助产、第二产程延长、脐带异常、早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产时发热、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早产、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位异常、产时发热、羊水异常、脐带异常、胎盘异常、早产、胎儿窘迫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应加强此类高危人群的管理,从而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优甲乐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2(2):394-397.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讨优甲乐对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收入我院的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以甲状腺素片治疗,观察组施加优甲乐治疗,比较两组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T3、F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患者实施优甲乐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少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的妊娠结局

      2022(2):398-402.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择期和紧急不同宫颈环扎术对治疗宫颈机能不全及对延长孕周和预防早产的作用.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因宫颈机能不全进行治疗的70例患者,根据孕周和手术时间不同分为择期环扎组与紧急环扎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70例患者行宫颈环扎术的成功率为100%,早产发生率为20.85%,2组在环扎孕周、宫颈管长度、延长孕周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紧急环扎组的早产发生率较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延长妊娠时间和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490,P<0.01),宫颈管长度与早产发生率呈明显负相关(r=?0.270,P<0.01),延长妊娠时间与宫颈管长度呈明显正相关(r=0.792,P<0.01).Cox比例危险回归分析显示紧急环扎术是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择期环扎组发生早产的风险显著低于紧急环扎组(HR=2.184,95%CI:1.798~2.651,P<0.05).结论:与紧急环扎相比,择期宫颈环扎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预防早产的效果优于紧急环扎术,孕期筛选高危产妇后,择期进行宫颈环扎术有利于延长孕周,预防早产,值得临床推广.

    •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危险因素及集束化预防策略应用效果

      2022(2):403-410.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危险因素及集束化预防策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并诊断为VTE的21例孕产妇作为病例组,1:3匹配选择63例非VTE对象作为对照组.收集病例组、对照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VTE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集束化预防策略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孕产妇VTE发生率.结果: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OR=2.356,P=0.016)、孕前BMI过高(OR=2.100,P=0.008)、妊娠期糖尿病(OR=2.065,P=0.006)、妊娠期或产褥期外科手术(OR=2.323,P=0.003)、D-二聚体水平过高(OR=1.970,P=0.038)是影响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实施集束化预防策略后,2019年VTE发生率为0.03%,显著低于2018年及201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06).结论:高龄、孕前BMI过高、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或产褥期外科手术为妊娠相关VTE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集束化预防策略有助于降低妊娠相关VTE发生率.

    • 以浸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风险分层体系在宫颈HPV相关性腺癌中的应用

      2022(2):411-420.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以浸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风险分层体系在宫颈HPV相关性腺癌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诊断的宫颈腺癌病例.经过筛选,共入组54例HPV相关性腺癌.采用以Silva分型为基础的新的风险分层体系,将54例HPV相关性腺癌分为Pattern A、Pattern B和Pattern C三种亚型,并分析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54例宫颈HPV相关性腺癌中,Pattern A 17例(31.5%),Pattern B 10例(18.5%),Pattern C 27例(50.0%).17例Pattern A均为I期,所有病例未见淋巴管脉管间隙浸润(lymphatic 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及淋巴结转移,10例Pattern B均为I期,1例可见LVSI,所有病例未见淋巴结转移.27例Pattern C包括I期15例、II期6例、III期6例,10例(37.0%)可见LVSI,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54例HPVA患者的FIGO分期与各Pattern分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2,P<0.001).在浸润深度方面,Pattern A和Pattern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9,P=0.005).在LVSI方面,Pattern A和Pattern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3,P<0.001).在淋巴结转移率方面,Pattern A和Pattern 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4,P=0.002).结论:以浸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风险分层体系应用到HPVA的病理诊断中,提高了早期HPVA诊断的一致性,可以很好地分流早期HPVA患者.Pattern A很少有淋巴结转移,可以采取更加保守的治疗,免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生活质量.Pattern C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Pattern B的治疗选择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FIGO分期相比,以浸润模式为基础的新的风险分层体系,能够更加个体化地指导HPV,尤其是Pattern A相关性腺癌患者的治疗.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育龄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焦虑情绪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2):421-426.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育龄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效果以及对焦虑情绪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均持续护理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的变化、术后6、24、48 h时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护理3 d后S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6、24、48 h时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更低(均P<0.05),且护理满意度更高(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育龄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中国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发表趋势与质量评价

      2022(2):427-432.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中国中药治疗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s)的随机对照治疗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的现状及未来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6个数据库,纳入国内外发表的中国中药治疗TDs的RCTs,根据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所有纳入的RCTs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67篇文献,5760例患者,其中男4561例.1996至2021年发表的RCTs数量不多.纳入的所有研究未进行样本量计算,7.5%(5/67)为多中心研究,研究中心2~7个.41.8%(28/67)在教学医院完成.干预措施中,71.6%(48/67)为中药治疗、28.4%(19/67)为中西药结合治疗.对照措施中,所有研究采用阳性药物对照.14.9%(10/67)报道了正确的随机分配方法,所有报道未采用完善的分配方案隐藏,仅3.0%(2/67)采用正确盲法.结论:近25年中国发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的RCT数量较少,缺乏安慰对照或分配隐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且样本量过少,大部分研究质量较差,应高度重视提高抽动障碍治疗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质量的水平.

    • 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

      2022(2):433-440.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作为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有关仑伐替尼与索拉非尼作为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肝细胞癌临床疗效对比的所有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文献标准,由2位参研者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整理、文献评价.评估指标包括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入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2419例被观察者,其中仑伐替尼组1060例,索拉非尼组1359例.与索拉非尼组相比,仑伐替尼组在PFS(HR=0.63,95%CI:0.55~0.73,Z=6.54,P<0.001)、ORR(OR=7.48,95%CI:3.29~16.98,Z=4.81,P<0.001)方面更优;仑伐替尼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OR=1.24,95%CI:1.03~1.50,Z=2.29,P=0.02)多于索拉非尼组;两组OS(HR=0.88,95%CI:0.78~1.00,Z=1.89,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肝细胞癌患者中,与索拉非尼比较,仑伐替尼可延长PFS并提高患者的ORR,但是患者的OS没有得到延长,且严重不良反应更多.

    • >综述
    • 细胞程序性死亡在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2022(2):441-448.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主要原因.MI会导致心脏多种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形成心室重塑,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破裂,甚至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包括凋亡、焦亡、自噬和铁死亡等不同死亡形式,有别于坏死.研究发现PCD贯穿MI及其之后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等发病过程,在M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PPARα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2):449-454.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2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有3种类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α,PPAR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β/δ(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β/δ,PPARβ/δ)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PPARα主要表达于肝、心肌、肾及骨骼肌等组织中.P PA Rα在心血管系统中可表达于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和心肌细胞.P PA Rα广泛参与体内能量代谢、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生物活动,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P PA Rα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疾病密切相关.

    • 炎性生物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022(2):455-46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晚期阶段,患病率和病死率始终居高不下,HF患者的诊治工作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传统生物标志物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N-terminal pro-BNP,NT-proBNP)虽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却易受其他因素影响,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寻找其他有效生物标志物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炎症反应在H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此过程伴随着循环中一系列炎性生物标志物的变化,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作为HF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与传统生物标志物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HF患者临床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 GDF-15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2):472-479.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参与厌食、体重调节、炎症、上皮-间质转化、纤维化、癌症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重要的生长转化因子.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虽然新的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应用及放疗技术有所发展,但是肺癌的预后仍较差,影响其预后的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从GDF-15及其特异性受体GFRAL、上游调控基因p53、GDF-15/PI3K/AKT、GDF-15/TGF-β/Smad相关信号传导通路、GDF-15如何参与调节肺癌的侵袭与转移以及GDF-15在肺癌放化疗中的作用和血清GDF-15升高在肺癌中常提示不良预后等几个方面对GDF-15与肺癌的关系进行阐述.

    • RNA m6A修饰在膀胱癌中的作用

      2022(2):480-485.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RNA表观修饰引起了全球学者的重视.在所有已知的RNA修饰中,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主要的RNA修饰.作为一种动态且可逆的修饰,m6A被"作家蛋白"(RNA甲基转移酶)催化,被"橡皮擦蛋白"(去甲基酶)去除,并与"阅读蛋白"(m6A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影响RNA的剪接、易位、稳定性和翻译,进而调节细胞的多种生理进程,尤其是在癌症的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燕麦β-葡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

      2022(2):486-49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燕麦β-葡聚糖作为可溶性膳食纤维的一种,降脂、降糖作用明显,尤其是降脂效果显著.随着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发生率的升高,寻求安全有效的降脂方法尤为重要.对燕麦β-葡聚糖的理化性质、安全性及应用进行阐述,表明燕麦β-葡聚糖对细胞无毒性,其效果与黏度密切相关,可应用于降血脂、降糖、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此外还分析燕麦β-葡聚糖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通过影响胆固醇的合成、吸收、排泄等过程,从而不同程度地改善血脂指标.

    • CO2气腹在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2022(2):492-497.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研究证实,应用CO2气腹可以影响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引起POCD.本文就CO2气腹的特点、POCD的研究现状及腹腔镜手术POCD的预防作一综述,为临床POCD的防治提供思路和方法.

    • 胸科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2022(2):498-505.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胸科手术疼痛剧烈,缺乏有效的疼痛控制,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效的术后镇痛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镇痛模式主要有区域镇痛及使用全身静脉镇痛药,不同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现将胸科手术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的术后镇痛方式加以综述,为减轻胸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进展

      2022(2):506-511.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瘘是指胰腺导管系统和另一个上皮表面之间形成的富含胰腺来源酶液体的异常通道.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s,POPF)会加重患者个人以及社会的卫生经济学负担,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精准预测POPF的风险可以优化个体治疗方案,如术后放置引流管、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等.现从对比国内外胰瘘风险评估系统研究进展情况和对常见评估系统的评价以及未来建立胰瘘风险评估系统时应剔除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诊断及患者BMI等存在争议的风险因素来进行改进等方进行综述,为未来进一步优化胰瘘风险评估系统提供借鉴.

    • >临床病例讨论
    • 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发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

      2022(2):512-516. DOI: 10.3978/j.issn.2095-6959.2022.02.03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epithelioid angiomyolipoma,HEAML)是非常罕见的一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于其缺乏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极易误诊为肝细胞肝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亦为少发病例.本文通过分享1例并发HEAML和FNH病例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以加强临床医师对肝罕见肿瘤的认识,促进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