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标准·方案·指南
    • 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共识

      2022(10):1069-1077.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肠疾病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治难点之一,检查技术有限,严重制约了儿童消化道疾病的诊疗水平。随着小肠镜在儿科临床应用的推广与小肠镜设备和附件的优化,小肠镜技术为儿科消化道诊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临床操作规范化和镜下治疗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为规范儿童小肠镜诊疗技术及提高小肠疾病的诊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牵头,组织专家充分讨论,并参考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制定了儿童小肠镜临床应用管理专家共识。

    • >疫情专栏
    • 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猴痘的临床注意事项》解读

      2022(10):1078-1084.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应对出现的儿童和青少年猴痘,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猴痘的临床注意事项》。该文件专为服务于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的医护人员撰写,以帮助医护人员规范管理接触过猴痘(包括人感染猴痘和动物猴痘),或疑似或确诊猴痘的儿童和青少年。该文件突出了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针对儿科临床实践的特殊问题提出了很多实用性建议,值得正在准备应对猴痘可能疫情的国内儿科医护人员研究学习。

    • 上海380例家庭聚集性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儿童及其家属临床特征分析(英文翻译)

      2022(10):1085-1091.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亲子病房收治模式下,家庭聚集性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儿童及其家属的临床特点及转归。 方法 回顾性收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定点医院于2022年4月8日至5月10日收治确诊的感染Omicron变异株患儿190例及其家属19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儿童组和成人组均以轻型为主,儿童组轻型比例高于成人组(P<0.05);2组临床表现均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儿童组发热、腹痛腹泻、喘息发生率高于成人组(P<0.05),鼻塞流涕咳嗽、咽干咽痒咽痛发生率低于成人组(P<0.05);成人组治疗连花清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药汤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止咳化痰药、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使用率均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疫苗接种率(30.5%)较成人组(71.1%)低(P<0.001),而儿童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成人组(P<0.05)。2组临床轻型者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普通型者(P<0.05)。2组有基础疾病者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长于无基础疾病者(P<0.05)。 结论 家庭聚集性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和成人的临床分型均以轻型为主。尽管儿童疫苗接种率较低,但在亲子病房收治模式中,疾病恢复较快,SARS-CoV-2核酸阳性持续时间短于成人。

    • 杭州市19例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特征

      2022(10):1092-1097.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杭州市19例2022年1月28日至3月3日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例患儿中,男性7例(37%),女性12例(63%);年龄0.5~16.0岁,中位年龄为2岁1个月,以婴幼儿(≤3岁)多见(53%)。未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者11例(58%),接种者8例(42%)。3例(16%)有基础疾病史。19例患儿均有明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其中母婴看护机构聚集性发病10例(53%)。临床表现为轻型13例(68%),普通型6例(32%),无重型病例。最常见症状为咳嗽(100%)和发热(63%)。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84%)及淋巴细胞计数多正常(68%)。患儿的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无明显异常。6例(32%)胸部CT有明显肺炎征象。19例患儿均给予对症治疗,12例(63%)雾化吸入干扰素α。所有患儿治愈出院。 结论 儿童Omicron变异株感染病例以婴幼儿多见,症状轻,预后良好。患儿多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密切接触史,应重视母婴看护中心等婴幼儿集中场所的疫情防控。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后2年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疾病谱的变化

      2022(10):1098-110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暴发前后2年内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PICU)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 方法 收集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PICU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COVID-19疫情前组)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COVID-19疫情后组)所有住院患儿的疾病诊断相关信息,对2组患儿的疾病谱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COVID-19疫情前组纳入2 368例患儿,COVID-19疫情后组纳入1 653例患儿。COVID-19疫情后组住院人数较COVID-19疫情前组减少了30.19%。COVID-19疫情前后2组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疫情前组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危重症、循环系统疾病、神经外科重症、消化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肿瘤。COVID-19疫情后组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脓毒症、循环系统疾病、意外伤害、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外科重症、急腹症、创伤外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COVID-19疫情后组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神经外科重症占比低于COVID-19疫情前组(P<0.05),而意外伤害、急腹症、内分泌系统疾病、创伤外科疾病、脓毒症占比高于COVID-19疫情前组(P<0.05)。 结论 COVID-19疫情后PICU住院患儿数量明显减少,疫情前后2年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COVID-19疫情期间采取的相关防控措施可减少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危重症等的发生,但需加强疫情期间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慢性病管理。

    • >论著·临床研究
    •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危险因素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2022(10):1104-1110.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7家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且住院时间≥28 d诊断为BPD早产儿的临床资料,依据胎龄和BPD严重程度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胎龄段发生中重度BPD的危险因素。 结果 2年间17家协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胎龄<32周早产儿共2 603例,诊断BPD的961例,BPD发生率为36.92%(961/2 603),中重度发生率为8.64%(225/2 603),24+0~25+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56.5%(26/46),26+0~27+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31.0%(66/213),28+0~29+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16.9%(75/445),30+0~31+6周早产儿中重度BPD发生率为22.6%(58/2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各胎龄段早产儿中重度BPD危险因素不尽相同:24+0~25+6周为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26+0~27+6周为胎膜早破≥18 h、复苏正压通气、临床败血症、机械通气时间≥14 d;28+0~29+6周为机械通气时间≥14 d、新生儿肺炎、需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30+0~31+6周为复苏正压通气、新生儿肺炎、早产儿贫血(均P<0.05)。 结论 胎龄<32周早产儿中重度BP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每个胎龄段存在不尽相同的高危因素,对不同胎龄段提前采取有针对性举措,将有助于减轻BPD严重程度。

    •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及耐药性10年回顾性分析

      2022(10):1111-111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抗生素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年来确诊的新生儿败血症的相关资料,分析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抗生素耐药特点。 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为4.02%(447/11 111)。排名前4位的菌株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CoN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念珠菌属。败血症发生率和病原菌占比分布随时间无明显变化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在早产儿(33.9%)、极低出生体重儿(29.5%)、小于胎龄儿(42.5%)中均为检出比例最高的菌株。CoN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 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CoNS为主,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新生儿感染防控和病原菌监测,进一步规范抗生素的合理运用。

    • 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肺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转归

      2022(10):1117-1123.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发生肺出血的高危因素及其临床转归。 方法 病例来源于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活产VLBWI(胎龄<35周),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574例VLBWI进入研究,其中肺出血组44例,无肺出血组530例。收集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肺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肺出血组和无肺出血组母亲年龄、正压通气复苏率、气管插管复苏率和生后1 h内最低体温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出血组Ⅲ~Ⅳ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高于无肺出血组(P<0.05)。生后1 h内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 s和生后24 h内最大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5 cm H2O的患儿在肺出血组更常见(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年龄30~<35岁为肺出血的保护因素(OR=0.115,P<0.05),而生后1 h内最低体温<34℃、生后24 h内最大PEEP<5 cm H2O和早发型败血症是肺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609、11.118和20.661,均P<0.05)。在所有病例中,肺出血组有创通气总时间长于无肺出血组(P<0.05),病死率高于无肺出血组(P<0.05);在存活病例中,肺出血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无肺出血组(P<0.05)。 结论 VLBWI生后注意保温、给予合适PEEP和早期识别败血症可减少肺出血的发生,从而有助于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和降低病死率。

    • 心电监护仪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定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

      2022(10):1124-1129.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通过下肢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胸部X线检查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胸部X线检查定位。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耗时,并评估心电定位效率。 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92% vs 75%;P<0.05),且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26.5±3.0)min vs(31.8±2.8)min;P<0.05]。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技术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9%)和特异度(100%)。 结论 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减少置管耗时,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率。

    • 1 732例儿童血清维生素K2临床分析及其与骨代谢标志物关系的研究

      2022(10):1130-1135.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血清维生素K2(vitamin K2,VitK2)临床特征及其与骨钙素(osteocalcin,OC)、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type Ⅰ procollagen amino-terminal peptide,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 Ⅰ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的相关性。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门诊常规体检儿童1 732例,测定血清VitK2、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按年龄段分为<1岁组、1~3岁组、>3~6岁组、>6~14岁组,进行血清VitK2相关临床分析。筛选出25(OH)D≥50 nmol/L的儿童共309例,测定血清OC、PINP、CTX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水平及其与血清VitK2的相关性。 结果 血清VitK2缺乏率为52.31%(906/1 732)。VitK2缺乏组超重/肥胖、生长痛(≥3岁)发生率均高于VitK2正常组(P<0.05);1~3岁组和>6~14岁组血清VitK2缺乏率(P<0.0083)、血清VitK2水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儿童血清CTX水平高于>3~6岁组和>6~14岁组,而<1岁组儿童血清PINP水平低于>3~6岁组和>6~14岁组(P<0.05);<1岁组血清OC水平低于>6~14岁组(P<0.05)。血清VitK2与OC呈正相关(rs=0.347,P<0.01),CTX与PINP呈负相关(rs=-0.317,P<0.01)。 结论 VitK2缺乏可能与超重/肥胖有关;血清VitK2可影响OC水平进而影响骨骼健康。

    •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肾损伤相关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2022(10):1136-1142.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111例行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AKI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级别AKI患儿生存预后差异。 结果 111例HSCT患儿中,AKI发生率为52.3%(58/111)。移植物抗宿主病(Ⅱ~Ⅳ度)(OR=4.406,95%CI:1.501~12.933,P=0.007)、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OR=4.190,95%CI:1.191~14.740,P=0.026)、血栓性微血管病(OR=10.441,95%CI:1.148~94.995,P=0.037)与HSCT患儿移植后AKI发生密切相关。AKI Ⅲ期患儿的1年生存率(28.6%±12.1%)低于NAKI(82.8%±5.2%)、AKI Ⅰ期(81.7%±7.4%)、AKI Ⅱ期(68.8%±11.6%)患儿(P<0.05)。 结论 患儿HSCT后发生Ⅲ期AK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移植物抗宿主病、肝小静脉闭塞综合征、血栓性微血管病与HSCT后AKI发生密切相关。

    •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肥胖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10):1143-1148.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Diamond-Blackfan anemia,DBA)患儿的体重指数分布情况,并分析DBA患儿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03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血液病诊疗中心就诊的DBA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以及于随访时间点前后1周内测量的身高、体重并计算体重指数,分析DBA患儿肥胖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129例DBA患儿中,男性80例(62.0%),女性49例(38.0%),中位测量年龄为49(范围:3~189)个月,肥胖发生率为14.7%(19/12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与DBA患儿肥胖发生关系密切(调整后OR=3.63,95%CI:1.16~11.38,调整后P=0.027)。在激素依赖DBA患儿中,肥胖发生与激素开始治疗年龄、激素治疗时间、激素维持剂量无关(P>0.05)。 结论 DBA患儿肥胖发生率较高,无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与DBA患儿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

    • 儿童重症监护室血浆置换治疗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2022(10):1149-1153.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进行血浆置换治疗(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的适应证和并发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行TPE患儿的病历资料,分析TPE适应证和并发症,并与美国血液分离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ASFA)适应证类别比较。 结果 196例患儿共进行了405次TPE,76例(38.8%)患儿联合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147例(75.0%)患儿存活,其中神经疾病存活率最高(27/29,93%)。TPE适应证前3位分别是血液病(61/196,31.1%)、脓毒血症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41/196,20.9%)、肝病(36/196,18.4%)。血液病患儿接受TPE总次数最多,为129次。研究对象适应证占比最高为ASFA Ⅲ类(150/196,76.5%),其次为ASFA Ⅰ类(22/196,11.2%),ASFA Ⅱ类(14/196,7.1%),不便分类(10/196,5.1%),无ASFA Ⅳ类。TPE并发症发生率为12.3%(50/405),以管路凝血(4.2%,17/405)和低血压(3.7%,15/405)为常见,无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TPE在经验丰富的儿童重症监护室可以安全地用于有适应证的儿童危重症患者救治。

    • 基于K-means聚类分析的婴幼儿睡眠模式及与母乳喂养关系的研究

      2022(10):1154-1160.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识别婴幼儿睡眠的典型模式及特征,并探讨睡眠模式与生后6个月内母乳喂养的关系。 方法 通过一般情况问卷、简明婴儿睡眠问卷(Brief Infant Sleep Questionnaire,BISQ)及喂养情况问卷,调查1 148名7~35月龄婴幼儿的睡眠情况和喂养方式。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其睡眠模式及特征,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婴幼儿睡眠模式与母乳喂养之间的关联。 结果 1 148名7~35月龄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可分为典型的3类:第1类为就寝时间早、睡眠时间长;第2类为入睡潜伏期短、睡眠时间中等;第3类为就寝时间晚、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不足。其中只有第3类为睡眠障碍模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相比,生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可降低69%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风险(OR=0.31,95%CI:0.11~0.81,P<0.05);母乳喂养时间达4~6个月者,相较于1~3个月者,可降低40%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风险(OR=0.60,95%CI:0.38~0.96,P<0.05)。 结论 婴幼儿表现出不同的睡眠模式,母乳喂养可一定程度降低婴幼儿睡眠障碍模式的发生。

    • >论著·实验研究
    • 自噬在脂多糖诱导的A549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2(10):1161-1170.

      摘要 (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自噬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用LPS刺激A549细胞建立炎症反应模型,按浓度(0、1、5、10 μg/mL)和时间(0、4、8、12、24 h)分组(各组n=3)。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处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3-MA组、3-MA+LPS组(各组n=3);用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处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RAPA组、RAPA+LPS组(各组n=3)。通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过表达质粒和siRNA转染A549细胞,实验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各分4组(各组n=3):TLR4过表达对照组、TLR4过表达组、TLR4过表达对照+LPS组、TLR4过表达+LPS组;TLR4沉默对照组、TLR4沉默组、TLR4沉默对照+LPS组、TLR4沉默+LPS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印迹法检测炎症指标(NLRP3、Caspase-1、ASC)、自噬指标(LC3B、Beclin-1、P62)、TLR4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1 μg/mL浓度的LPS刺激12 h后,炎症指标(NLRP3、Caspase-1、ASC)、自噬指标(LC3B、Beclin-1、P62)和TLR4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并达峰值(P<0.05)。与LPS组比较,3-MA+LPS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炎症相关蛋白表达升高,TLR4蛋白表达上调;RAPA+LPS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升高,炎症相关蛋白表达降低,TLR4蛋白表达下调(P<0.05)。TLR4过表达+LPS组较TLR4过表达对照+LPS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炎症相关蛋白表达升高;TLR4沉默+LPS组较TLR4沉默对照+LPS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升高,炎症相关蛋白表达降低(P<0.05)。 结论 在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症反应中,自噬流对A549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TLR4介导自噬流对LPS诱导的人肺泡上皮A549细胞炎症反应进行负向调控。

    • >综述
    • 早产儿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2(10):1171-1177.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发生率较高,且早期临床诊断困难,一旦发生,病情重,疗程长,花费高,病死率较高,预后差。因此预防IFI尤为重要。目前临床常选氟康唑作为预防早产儿IFI的一线药物,但具体剂量、疗程尚不统一,使用对象及预防效果也存在争议。该文对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药物预防早产儿IFI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 >读者·作者·编者园地
    • 致编辑的信:人感染猴痘和非典型暴发

      2022(10):1178-117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作者对“致编辑的信:人感染猴痘和非典型暴发”的回应

      2022(10):1180-1181.

      摘要 (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上海380例家庭聚集性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儿童及其家属临床特征分析”一文的专家点评

      2022(10):1182-118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