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儿童罕见病诊疗同质化管理模式专家建议

      2023(7):663-671.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4036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儿童罕见病具有患病率低、发病机制复杂、病种多样、难诊难治等特点。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罕见病诊治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罕见病诊疗同质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推广因各层级医疗资源不对称仍存在诸多不足。为进一步规范儿童罕见病诊疗管理同质化,实现早期精准诊治,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天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罕见病诊疗中心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从信息建设、层级诊疗、人才培养、科学普及、多方参与等方面撰写了儿童罕见病诊疗同质化管理模式的建议,为儿童罕见病临床诊疗管理体制建设区域同质化提供参考。

    • 美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床旁即时超声检查的临床方案解读

      2023(7):672-677.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004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12月美国儿科学会发布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即时超声检查(point-of-care ultrasonography,POCUS)的临床方案。该方案概述了NICU中POCUS的发展和现状,并对NICU顺利开展POCUS的核心要素和实施准则进行了总结。该文对该临床方案的要点进行了解读,并对国内POCUS的开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为国内新生儿科开展POCUS提供参考。

    •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临床特征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2023(7):678-684.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049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将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27家医院542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其临床特征。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及有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542例患儿中,男285例,女257例;515例(95.0%)为足月儿,27例(5.0%)为早产儿。无症状感染组60例,有症状感染组482例。轻型336例(69.7%),中型125例(25.9%),重型15例(3.1%),危重型6例(1.2%)。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434例,90.0%),其次为咳嗽和/或吐沫(183例,38.0%)、鼻塞和/或流涕(131例,27.2%)、气促(36例,7.5%)、喂养不耐受(30例,6.2%)等。325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肺部斑片状阴影或实变阴影136例(41.8%),气胸2例(0.6%),肺透过度降低2例(0.6%),余185例(57.0%)未见异常。396例(73.1%)予治疗,其中对症治疗341例(86.1%),使用抗生素治疗137例(34.6%),免疫球蛋白治疗4例(1.0%),呼吸支持治疗23例(5.8%)。542例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 d。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血糖水平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多为轻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表现。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4例

      2023(7):685-688.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12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征(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 方法 对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2023年1—2月收治的4例MIS-C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例患儿均伴有多脏器功能受累及炎症指标升高,入院后接受川崎病标准治疗方案效果不理想,其中2例予2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4例均加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积极治疗后患儿预后良好。 结论 MIS-C常出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4~6周或更长时间,及时在川崎病标准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强抗炎治疗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 神经发育损害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2023(7):689-696.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130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差异。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9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纠正胎龄1.5~2岁时格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的结果分为正常组(n=115)和NDI组(n=100),分别收集早产儿出院前1 d、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的粪便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 结果 NDI组早产儿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早产儿菌群组成结构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属丰度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肠球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 d低于正常组(均P<0.05)。 结论 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丰富了早产儿NDI的肠菌群特征数据,可为早产儿NDI的微生态治疗及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神经发育损害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英文翻译)

      2023(7):689-696.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130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发育损害(neurodevelopmental impairment,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差异。 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9年9月1日—2021年9月3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纠正胎龄1.5~2岁时格塞尔发育量表评估的结果分为正常组(n=115)和NDI组(n=100),分别收集早产儿出院前1 d、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的粪便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各组肠道菌群组成的差异。 结果 NDI组早产儿肠道菌群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两组早产儿菌群组成结构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I组肠道内双歧杆菌属丰度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肠球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 d和纠正胎龄1岁时高于正常组,嗜黏蛋白阿克曼菌属丰度在添加辅食前1 d低于正常组(均P<0.05)。 结论 NDI与非NDI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丰富了早产儿NDI的肠菌群特征数据,可为早产儿NDI的微生态治疗及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一项多中心研究

      2023(7):697-704.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1047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 回顾性纳入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家协作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613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窒息组,随机抽取同期在这些协作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科的988例非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4.2.2)构建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价值。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为土家族、男婴、早产儿、先天畸形、胎位异常、宫内窘迫、母亲职业为农民、母亲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产前检查<9次、先兆流产、脐带异常、羊水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急诊剖宫产、助产是新生儿窒息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723~0.772);校正曲线提示该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准确性较高;决策曲线分析显示,使用该模型预测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可使患儿获得较高的净获利。 结论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多因素的,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窒息高危新生儿,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对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2023(7):705-710.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3016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在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低血磷性佝偻病的28例儿童为佝偻病组,纳入2021年6—7月于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性别、年龄与佝偻病组匹配的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浓度差异,分析血清FGF23与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及血清FGF23对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佝偻病组血清FGF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佝偻病组患儿血清FGF23与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s=0.38,P<0.05),与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s=-0.64,P<0.05),与年龄、身高Z评分、性别、甲状旁腺素无相关性(P>0.05)。血清FGF23诊断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925、55.77 pg/mL、0.874(P<0.05)。 结论 血清FGF23对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义。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体格生长和膳食特征:一项横断面研究

      2023(7):711-717.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1052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调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体格生长及膳食特征,并分析其与ADHD核心症状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20年6—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ADHD的患儿268例(ADHD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非ADHD儿童10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体格测评、膳食调查,并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进行ADHD诊断及评分,采用因子分析、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评估ADHD核心症状、膳食模式及体格生长之间的关系。 结果 ADHD组超重/肥胖检出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35.8% vs 21.6%,P<0.05)。依据食物频率问卷共提取3种膳食模式:素食膳食模式、传统膳食模式及零食快餐模式。其中ADHD组儿童零食快餐模式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ADHD症状评分、零食快餐模式因子得分及体脂百分比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零食快餐模式因子得分在ADHD症状评分与体脂百分比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占比为26.66%。 结论 ADHD儿童超重/肥胖率高于非ADHD儿童;ADHD儿童核心症状与膳食模式、体格生长状况相关,其中零食快餐模式在ADHD核心症状与体格生长状况之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儿童血液肿瘤合并感染中的应用

      2023(7):718-725.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212059

      摘要 (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血液肿瘤患儿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因感染行微生物培养及mNGS的43例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及病原学特征。 结果 43例患儿共采集54份标本送检,mNGS的病原体总检出率(80%,43/54)高于微生物培养法(30%,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最常检出的感染类型为病毒感染,其次是真菌合并病毒感染;微生物培养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真菌感染。mNGS真菌检出率(33%,18/54)高于微生物培养法(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对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检出率(48% vs 9%)和2类或2类以上病原体感染检出率(33% vs 2%)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NGS在外周血中最常检出的细菌、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念珠菌;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最常检出的细菌、真菌为肺炎链球菌、耶氏肺孢子菌。35%(15/43)的患儿根据mNGS结果调整治疗并获益。 结论 mNGS比微生物培养法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对混合感染、真菌感染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微生物培养法的有益补充。

    •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

      2023(7):726-731.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3077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遗传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44例DCM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17例)和基因突变阴性组(27例),分析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 44例DCM患儿中,男性21例(48%),女性23例(52%);首诊以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最常见(34%,15/4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9%(17/44)。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特征、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以及首诊时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死亡9例(20%),其中基因突变阳性组死亡8例,包括3例TTN基因、2例LMNA基因、2例TAZ基因和1例ATAD3A基因突变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 结论 儿童DCM首诊时的严重程度与致病基因突变无相关性,但基因突变阳性患儿预后相对更差。

    • 儿童Alport综合征COL4A5基因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2023(7):732-738.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3069

      摘要 (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致病基因COL4A5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存在COL4A5基因突变的AS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 结果 19例COL4A5基因突变导致的AS患儿中,1例(5%)存在COL4A5基因新突变位点c.3372A>G(p.P1124=),其表现为AS合并IgA血管炎肾炎;3例(16%)存在COL4A5基因大片段缺失,其中2例(例7为新突变位点:loss51-53)起病即存在肉眼血尿和蛋白尿,1例(例13,存在新突变位点:loss3-53)仅有镜下血尿;其余15例(79%)患儿均为AS的常见临床表型,其中7例存在COL4A5基因新突变位点。3例(16%)患儿合并COL4A4基因突变,1例(5%)合并COL4A3基因突变,在这些双基因突变患儿中有2例起病即为肉眼血尿合并蛋白尿。 结论 该研究拓展了AS致病基因COL4A5的基因型和表型谱;发生COL4A5基因大片段缺失突变或COL4A5合并COL4A3或COL4A4的双基因突变患儿的临床表现更严重。

    •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分析

      2023(7):739-744.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211129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选取同期14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糖检测数据及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及喂养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AIP、TG及HDL-C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价值。 结果 哮喘组AIP、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身高、体重、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及血糖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AIP取-0.333是预测支气管哮喘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55.0%,阳性预测值为50.71%,阴性预测值为82.85%。比较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AUC发现,AIP的AUC显著高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但AIP与HDL-C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 结论 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AIP对支气管哮喘的预测价值高于TG,与HDL-C的价值相当。

    • 炎症性肠病初诊患儿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3(7):745-750.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212066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初诊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15年1月—2021年12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且首次诊断为IB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儿首次症状出现到IBD确诊的时间位于该研究所有IBD患儿这个时间的上四分位数(P76~P100)者定义为“延迟诊断”。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125例初诊IBD患儿,以克罗恩病为主(91.2%)。消瘦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42.4%(53例)和7.2%(9例);贫血患儿比例为77.6%(97例)。31例(24.8%)为延迟诊断,其首次症状出现到IBD确诊时间为366~7 211 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迟诊断是消瘦和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分别OR=2.73、4.42,均P<0.05);年龄与消瘦呈正性关联(OR=1.30,P<0.05)。 结论 IBD初诊患儿营养状况较差,贫血、消瘦及生长迟缓率较高。延迟诊断与IBD患儿营养不良有关。

    • 川芎嗪通过PINK1/Parkin通路调控自噬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影响

      2023(7):751-758.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026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将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模型组(n=12)、川芎嗪组(n=12)。模型组和川芎嗪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再缺氧处理,制备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血管不做其他处理。川芎嗪组在缺氧缺血后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20 mg/kg,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在治疗7 d后取材,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病理变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新生大鼠大脑海马及皮质区域PTEN诱导假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Parkin表达。采用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PINK1、Parkin、自噬特异性基因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泛素结合蛋白(Protein 62,P62)的表达。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新生大鼠神经元数量减少,细胞间隙增大,排列疏松,胞质空泡化,尼氏小体减少;PINK1、Parkin阳性表达增加,神经元凋亡率升高(均P<0.05);PINK1、Parkin、Beclin1、LC3蛋白表达增加,P62蛋白表达减少(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组新生大鼠神经元数量增多,细胞排列整齐,尼氏小体增加;PINK1、Parkin阳性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均P<0.05);PINK1、Parkin、Beclin1、LC3蛋白表达减少,P62蛋白表达增加(均P<0.05)。 结论 川芎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抑制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NK1/Parkin介导的自噬相关。

    • 儿童罕见病药物治疗新进展

      2023(7):759-766.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048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罕见病有7 000余种,全球罕见病患者总数约4.75亿,其中儿童占2/3。因每种罕见病的患病人群基数小,制药企业研发资金有限,仍有几千种罕见病还没有获得批准的治疗药物。目前,95%的罕见病患者尚无药可治,因此能够治疗罕见病的药物被称为孤儿药。为引导制药公司加大孤儿药开发力度,多国制定了罕见病药物法案,推进简化孤儿药专利申请程序,积极为孤儿药研发提供科学建议和指导。儿童是罕见病的高发群体,该文将围绕儿童罕见病药物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 机器学习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3(7):767-773.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2165

      摘要 (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以血便、腹胀、呕吐等为主要表现,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识别和诊断对该病预后极为重要。机器学习的兴起和发展为早期、快速、准确识别该病提供了可能。该文总结近年来机器学习在NEC应用中的算法,分析算法揭示的高危预测因子,评价机器学习在NEC病因回溯、定义、诊断方面的能力和特点,探讨机器学习在NEC未来应用中的挑战及前景。

    • 新生儿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

      2023(7):774-778. DOI: 10.7499/j.issn.1008-8830.2305011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患儿男,生后18 d,因发现反复血钾升高10余天入院。患儿存在拒奶、呼吸困难,血气分析提示反复高钾血症、低钠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激素替代治疗无效。辅助检查提示醛固酮水平明显升高,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患儿存在SCNN1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变异来自父亲和母亲,患儿明确诊断为新生儿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通过给予降钾树脂和补充钠盐治疗,患儿电解质水平保持平稳,达临床痊愈出院。该文对婴儿失盐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进行重点描述,以及介绍新生儿多脏器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Ⅰ型的多学科诊疗。

    • 关于“神经发育损害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一文的专家点评

      2023(7):779-779.

      摘要 (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