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临床论著
    • 不可逆电穿孔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特殊部位肝内胆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2023(5):349-355.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可逆电穿孔(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IRE)治疗无法切除的肝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我科2021 年2 月收治1 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肿瘤大小2.2 cm×3 cm,已在外院行减黄术.肿瘤紧邻左右门静脉汇合部,术前增强CT及MR检查均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组织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讨论,经影像科、肝胆外科、放疗科、肿瘤内科等多名专家会诊,行开腹超声引导下肝S4 段肿物穿刺术+肿物不可逆电穿孔消融术+肝门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活检肝组织内见中低分化腺癌浸润,结合免疫表型及形态,符合胆管细胞癌,大导管型.根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胆道系统术后之辅助治疗方案,术后拟口服卡培他滨6 月.术后8 周,患者开始口服卡培他滨2g/次,每日2 次,2021 年11 月停服卡培他滨,因肿瘤复发行mFOLFOX6 方案化疗3 个周期.IRE术后共存活25 个月.结论不可逆电穿孔联合外科手术清扫淋巴结是治疗不可切除肝内胆管癌的合理选择,并可被推荐为最佳手段之一.

    • 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应用

      2023(5):356-360.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即刻乳房重建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 年5 月至2023 年9 月收治的6 例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9.17(30~4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2.2~26.5 kg/m2.2 例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的全乳切除术,4 例患者行保留皮肤的全乳切除术;4 例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 例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6 例患者均行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重建术.结果 切取供区皮瓣大小20 cm×10 cm~26 cm×14 cm,皮瓣厚度2.8~4.0 cm,手术时间473~690 min.6 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出现.术后复查,6 例患者均乳房外形及对称性良好,乳房质地柔软,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使用双血管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重建乳房,手术安全性高,术后乳房外形美容效果及乳房质地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本术式适用于健侧乳房较大,或根治术后胸壁缺损较大,或腹壁脂肪量相对较少,或腹部有竖切口手术史的患者.

    • 女性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2023(5):361-366.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良性乳腺结节增长的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女性良性乳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发生结节增长将患者分为增长组和未增长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结节增长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和校准图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以及一致性.结果 本研究中 424 例良性乳腺结节患者有 182 例出现结节增长,发生率为42.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 岁(OR=1.015)、多发结节(OR=1.864)、囊性结节(OR=2.130)、对侧有结节(OR=1.705)、结节最大直径<8 mm(OR=2.411)、血小板计数升高(OR= 3.206)均为影响结节增长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良性乳腺结节增长风险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预测良性乳腺结节增长风险的模型AUC分别为 0.725(95%CI:0.674~0.775)、0.756(95%CI:0.692~0.820).H-L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中实际观测值与风险预测值的偏差无统计学意义(建模组:χ2 =7.154,P=0.530;验证组:χ2 =7.113,P=0.512).内部验证采用自举检验,原始数据重复采样100 次.校准曲线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的拟合程度较好.结论 年龄、多发结节、囊性结节、对侧有结节、结节最大直径和血小板计数是预测结节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参数所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作为临床预测结节增长的辅助工具.

    • 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对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价值的研究

      2023(5):367-372.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验证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应用于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可行性,了解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筛查的效果.方法 入组体检受试者 447 例,进行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检测阳性的受试者推荐进行肠镜检查,明确肠镜及病理结果.分析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病变检出率以及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将入组受试者分为高危组[满足年龄≥50 岁、男性、具有不良指标(高血脂、吸烟史、饮酒史、BMI≥24 kg/m2四者有其二)人群]与对照组,分析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不同风险人群中的筛查效果.结果 447 例入组体检受试者中有35 例(7.8%)检测结果呈阳性,其中28 例接受了肠镜检查,肠镜依从性80%(28/35),肠镜异常(CRC、腺瘤、息肉、黏膜炎)检出率89.3%(25/28),结直肠癌及腺瘤检出率为28.6%(8/28).肠癌血液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体检人群中对肠镜异常结果筛查的灵敏度为 89.3%,PPV为89.3%;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筛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100%和28.6%.高危组与对照组甲基化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15.3%vs.6.1%,P=0.004);两组肠镜异常检出率也具有显著性差异(12.9%vs.3.9%,P=0.003).高危组中多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肠镜异常结果筛查的灵敏度为 100%,PPV为91.7%,对结直肠癌和腺瘤筛查的灵敏度和PPV分别为100%和25%.在对...

    • 一针两层法与逐层法缝合腹部手术切口效果比较

      2023(5):373-376.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比较一针两层缝合法与逐层缝合法关闭腹部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0 月采用纵切口行开腹手术的8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分别采用一针两层缝合法和逐层缝合法关闭手术切口.结果 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无切口红肿、液化、异物反应、感染化脓等,切口甲级愈合 40 例(10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 34 例(85%),两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非切口并发症 2 例,对照组4 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一针两层缝合法关闭腹部手术切口可缩短缝合时间,利于切口愈合,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病变的疗效观察

      2023(5):377-380.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的血栓栓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 年9 月至2022 年2 月采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3 例,其中栓塞病变 8 例,血栓形成 5 例.按急性下肢缺血分级:Ⅰ级 6 例,Ⅱa级5 例,Ⅱb级2 例.观察术中血栓清除技术成功率、血管穿孔破裂、远端栓塞、术后30d并发症和靶血管通畅率以及再干预率等.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一期清除血栓.术中无动脉穿孔破裂,3 例患者发生远端栓塞,使用MPA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通畅,4 例患者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30d心肌梗死1 例,无死亡及截肢.平均随访(14.7±5.3)个月,4 例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靶血管再狭窄,2 例再次行腔内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包括累及膝下腘动脉者,使用Rotarex系统行机械血栓清除安全有效.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PCI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3(5):381-386.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中对边支的保护效果及对冠状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 年1 月~2023 年4 月期间在我院拟行PCI术治疗的 60 例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观察组应用拘禁球囊技术(jailed balloon technique,JBT)保护边支血管,对照组应用传统边支导丝血管保护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边支保护效果、心肌酶水平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导丝使用量、造影剂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支置入支架术后观察组边支TIMI 3 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两组cTnT、CK水平均较本组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BCL患者PCI术中应用JBT,边支血管受压情况明显减轻,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能有效改善心肌酶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 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肱骨干骨折术后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损伤

      2023(5):387-390.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损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收治的 6 例肱骨干骨折术后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 21~48 岁.左侧 1 例,右侧 5 例.闭合性骨折 2 例,开放性骨折 4 例.髓内钉固定 1 例,钢板固定 2 例,外固定支架固定 3 例.均采用双股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神经缺损.采用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损伤委员会(Nerve Injuries Committee of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及肌肉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 1 例为远端锁钉直接将桡神经打断,2 例为钢板远端压迫桡神经,3 例为远端外固定针绞索桡神经.桡神经缺损长度为7~9 cm,移植桡神经浅支长度为14~18 cm.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24~36 个月,平均28 个月.按BMRC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及肌肉功能标准评定疗效:优1 例,良4 例,可1 例,优良率为83.3%.所有患者因切取桡神经浅支而出现虎口区感觉麻木.结论 肱骨干骨折行内固定时应完全暴露桡神经,可以有效避免医源性损伤;对于医源性桡神经断裂患者,采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大段桡神经缺损,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 分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复杂重度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疗效分析

      2023(5):391-397.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0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术并二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复杂重度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科行分期TKA术治疗的12 例晚期复杂重度活动性膝关节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71 岁,平均50.6 岁.所有患者均行病灶清除术和围手术期抗结核治疗:一期抗结核化疗至少2 周后行病灶清除术(其中7 例植入 spacer),再行至少 3 个月的抗结核化疗;待 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降至正常值2 倍以内,伤口愈合良好后行二期TKA,术后继续抗结核化疗8~9 个月.采用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 36~76 个月,规律抗结核治疗12~20 个月,均未发现肺结核复发或重叠感染.一期手术后2~9 个月ESR降至正常值2 倍以内,1~6 个月CRP降至正常值2 倍以内;二期手术后2~5 个月ESR降至正常值2 倍以内,1~2 个月CRP降至正常值2 倍以内.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无结核复发,复查X线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2.58±9.14)分和100.83°±9.73°,较术前的(41.42±10.47)分和40.42°±15.73°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对于合并结缔组织病或者耐药结核等复杂情况的晚期重度活动性膝关节结核,一期病灶清除加二期TKA术可有效解决其感染风险高、结核复发等问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 吲哚菁绿荧光显影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3(5):398-402.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显影在腹腔镜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病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手术治疗的76 例EM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n=38)行常规腹腔镜异位病灶切除术,观察组(n=38)行腹腔镜病灶切除术中采用ICG荧光显影技术.观察ICG显影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第6 月、12 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y scale,VAS)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注射ICG后平均显影时间为(45.37±7.52)s;18 例腹膜型与 1 例腹壁型异位灶均显影(100%),14 例卵巢型中显影5 例(35.71%),5 例深部浸润型中显影 4 例(80%).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切除病灶数及切除病灶阳性数均多于对照组,病灶切缘阴性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6 月与12 月VAS评分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腹腔镜EMs病灶切除术中应用ICG荧光显影有助于精准定位病灶,提高病灶彻底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率.

    • TRUS引导下精囊镜手术治疗难治性精囊炎疗效分析

      2023(5):403-408.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经直肠实时超声(real-time 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精囊镜手术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精囊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6 月至2022 年6 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精囊炎患者共 108 例,均经抗生素治疗 4 周以上无效,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5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精囊镜手术治疗,试验组行TRUS引导下精囊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精囊腺参数、精液检查结果、勃起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手术成功率更高,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精囊腺左右侧纵径(longitudinal diameter,LD)、横径(transverse diameter,TD)和体积等均较治疗前缩小(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精液镜检WBC、RBC计数及勃起功能IIEF-5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试验组RBC、WBC计数低于对照组,IIEF-5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直肠损伤、膀胱损伤、逆向射精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精囊炎,TRUS引导下精囊镜手术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勃起功能.

    • >消息
    • 征稿启事

      2023(5):40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各位读者: 为了增强我刊特色,增添刊物的个性魅力,使形式更加活泼,内容更富人文色彩,我刊特征集以下内容的稿件: ①器械介绍:介绍新器械或对器械的改良; ②名人名言:与手术有关的国内外名人名言; ③凡人凡语:与手术有关的故事与感悟; ④编读往来:对某篇或某个栏目的感悟、意见、建议或争鸣; ⑤精彩瞬间:与手术有关的照片,可附或不附文字说明; ⑥文学与手术:介绍与手术有关的文学作品,如与手术有关的诗歌(可翻译或自行创作)等.

    • >临床论著
    • 基于德尔菲法的介入手术室护理操作项目难度系数测算研究

      2023(5):409-414.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界定适于难度评价并能彰显介入放射专科特点、符合介入手术室专业特色、显著代表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操作项目难度系数.方法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间,通过回顾文献、头脑风暴法及问卷调查确定适用于难度评价的介入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操作项目,开展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通过均值法确定各操作项目难度系数.结果 筛选并最终得到41 项介入手术室护理操作项目的难度系数,划分成8 个难度等级.护理操作项目难度系数排在第一位的是大抢救(4.40),排在第二位的是急诊手术(3.90),排在第三位的是破裂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中配合和破裂颅内动脉瘤单纯栓塞术中配合,难度系数均为 3.84,难度系数最低值为 1,包括静脉输液(留置针)和吸氧两个操作项目.结论 本研究细化明确了41 项适于难度评价且能代表手术室专科特点的围手术期护理操作项目的难度系数,便于定量评估介入手术室护理操作项目难度,提高了介入手术室护理工作量统计测算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可为介入手术室护士专业化培养、精准化绩效考核和介入护理专业化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借鉴.

    • >消息
    • 欢迎订阅《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3(5):41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是国内唯一以手术临床为基础,反映手术学理论与实践的专业学术期刊. 以科学、实用、先进、创新为目标,其办刊宗旨为:重点探讨与手术相关的学术问题,以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研究;服务临床实践,提高手术水平;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手术创新.

    • >综述与讲座
    • 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的研究进展

      2023(5):415-418.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早产是目前导致新生儿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对于孕周较小难免早产儿的救治也一直是产科临床工作中的难题.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甚至极低体重儿的救治期望值越来越高.对早产儿实施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具有多种优势,包括缓冲分娩时对胎儿的压力,减少胎儿误吸羊水、窒息的发生,降低产妇羊水栓塞的风险等.本文就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术与传统剖宫产术的区别、影响保留胎膜囊剖宫产成功率的因素以及保留胎膜囊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早产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 >临床荟萃
    •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引流管周围腹壁转移1例报告

      2023(5):419-421.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 PC)是世界上第七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5 年生存率约9%[1]. 可行标准切除手术的胰腺癌患者仅占10%[2],大多数患者在诊断为胰腺癌时伴有转移灶,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脏、淋巴结和肺,其次是腹膜、骨骼,很少发生皮肤转移[3]. 2022 年5 月我科对1 例胰头癌患者行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10 个月发现引流管腹壁穿出部位有包括皮肤皮下组织的跨腹壁转移,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 小儿肠重复畸形1例报告

      2023(5):422-424.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 病例资料 患儿男,9 岁10 个月,身高136 cm,体重28 kg,主诉间断性腹痛3 年,CT检查发现腹腔包块1 周于2022 年8 月19 日入院. 患儿 3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隐痛,主要位于脐周,偶有恶心呕吐,伴便秘,约3 天一次. 3 年来间断发作,症状大致相同. 1 周前于当地医院体检,CT提示下腹部异常包块.既往史、体征以及生化检查均未见特殊异常. 超声检查提示右下腹一直径约 3cm 囊性低回声包块. CT示下腹部回肠旁囊袋状肠壁样结构,壁厚,强化,大小约3. 0 cm×1. 5 cm(图1).

    • 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3(5):425-428. DOI: 10.16260/j.cnki.1009-2188.2023.05.01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由皮肤黑色素细胞癌变引起的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2020 年全球共新增黑色素瘤病例 325 000 例. 发病率的地域差异很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高,其次是西欧、北美洲和北欧,而在大多数的非洲和亚洲国家,恶性黑色素瘤仍然很罕见,发病率通常不到 1/10 万人年[1] . 根据原发灶是否明确可以分为原发灶明确的恶性黑色素瘤( melanoma of known primary, MKP)和原发灶不明的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 of unknown primary, MUP). MUP 是指在远处皮下部位、淋巴结或内脏器官中存在而没有明显的皮肤、眼部或其他黏膜原发部位的黑色素瘤. MUP只占恶性黑色素瘤的 3. 2%左右[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