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的疗效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血管外科,北京 102218;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血管外科,北京 102218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目的:分析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技术(包括液压扩张、减容、抑制再狭窄技术)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连续收治的465例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70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作为基础治疗,其中联合减容技术67例,联合抑制再狭窄技术82例,三者联合11例。比较术后1、3、6及12个月的再闭塞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GLASS分级P0、P1、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6、12个月的保肢率及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76.0%(433条/570条),术后6、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85.4%(370条/433条)及75.3%(326条/433条),治疗病变的长度为(3.6±1.3)cm;术后1、3、6、12个月再闭塞率依次为5.5%(23条/420条)、8.2%(33条/403条)、14.9%(55条/370条)和23.6%(77条/326条);6、12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7.6%(28条/370条)和12.0%(39条/326条);P0、P1和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87.3%(192条)、70.5%(62条)及10.5%(2条)( P<0.001),6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6.2%(200条)、84.7%(127条)及33.3%(4条)( P<0.001),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78.7%(170条)、54.5%(55条)及22.2%(2条)( P<0.001)。术后12个月病死率为6.9%(32/465)。 结论: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可行且具有较高技术成功率,其肢体威胁期足背足底弓动脉完整程度与3个月内伤口愈合率及保肢率相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格式: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