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糖尿病足的外科干预·述评
    • 重视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处理

      2022(12):1761-1764. DOI: 20221021-0105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缺血型糖尿病足动脉闭塞病变外科治疗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旁路移植、腔内治疗和血管新生治疗,分别详细介绍每种外科技术的优缺点。强调了针对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外科治疗方案治疗糖尿病足下肢动脉闭塞缺血患者的必要性。

    • >专题研究·糖尿病足的外科干预
    • 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治疗动脉缺血导致的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

      2022(12):1765-17,681,771. DOI: 20221021-0104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膝下动脉球囊成形治疗动脉缺血导致的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诊治的膝下血管病变导致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药物球囊扩张治疗者29例,接受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者30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下肢缺血改善情况,观察指标包括病死率、保肢率、溃疡愈合情况、Rutherford分级和疼痛评分。结果:术前两组Rutherford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两组Rutherford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 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 P<0.05),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6个月,药物球囊组的伤口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单纯球囊组[51.7%(15/29) vs 43.3%(13/30), P=0.519;86.2%(25/29) vs 50.0%(15/30), P=0.002]。两组术后3、6个月均无死亡、截肢者。 结论:球囊扩张可以改善糖尿病足重度肢体缺血,对比单纯球囊扩张,药物球囊扩张更有助于糖尿病肢体缺血患者溃疡伤口的愈合。

    • 糖尿病足缺血病变腔内治疗的策略

      2022(12):1769-1771. DOI: 20221021-0105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人群的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并发症也呈现"蔓延"趋势,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病变相对复杂,恢复下肢动脉血运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生活质量和保肢率的关键。目前血管腔内治疗技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国内是治疗糖尿病足缺血病变首选的技术。为了能够更好、更规范化地治疗糖尿病足,使患者获益更多,本文结合糖尿病足治疗的目标及血管病变腔内治疗的原则,对糖尿病足缺血病变腔内治疗的策略进行总结。

    • 薄壁低慢性外张力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2022(12):1772-17,751,779. DOI: 20221021-0104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薄壁低慢性外张力(COF)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连续收治的76例下肢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76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Pulsar-18支架(Biotronic,德国)植入术。分析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支架通畅率。结果:7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术后临床症状Rutherford分级明显降低,下肢踝肱指数(ABI)明显升高( P<0.05)。随访24个月,3、6、12、24个月股腘动脉支架Ⅰ期通畅率分别为97.0%(64/66)、95.4%(62/65)、82.8%(53/64)、79.4%(50/63);6、12、24个月股腘动脉支架Ⅱ期通畅率分别为100%(65/65)、95.3%(61/64)、90.5%(57/63)。复杂性股腘动脉闭塞症的支架通畅率更低。 结论:薄壁低COF支架治疗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安全有效,可以获得2年内良好的临床结果和Ⅰ期、Ⅱ期支架通畅率。精心的血管准备和涂药球囊的应用,可以降低股腘动脉支架的再狭窄率。

    • 准分子激光销蚀术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12):1776-1779. DOI: 20221021-0104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销蚀术(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用ELA治疗的36例糖尿病足合并膝下动脉病变患者(4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观察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 d及术后3、6个月的踝肱指数(ABI)、保肢(趾)率、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围手术期2例出现限流性夹层、2例出现远端动脉栓塞、1例出现穿刺点血肿。术后3、6个月患者ABI较术前明显提高(均 P<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均 P<0.05)。术后3 d保肢(趾)率为92.5%(37/40),术后3个月保肢(趾)率为82.5%(33/40),术后6个月保肢(趾)率为77.5%(31/40)。 结论:ELA治疗糖尿病足膝下动脉病变安全有效,近期疗效尚可。

    • 中国糖尿病下肢缺血外科治疗的进展

      2022(12):1780-1784. DOI: 20221021-0105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病之一。约有15%~25%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足,严重者会导致截肢。糖尿病下肢缺血是糖尿病足发生的最主要原因,通过手术处理重建血流是糖尿病下肢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的经典开放术式,随着腔内治疗的发展其应用逐渐减少,但对于某些特定患者仍是可靠的治疗选择。腔内治疗已是糖尿病下肢缺血的一线手术治疗方法,球囊扩张成形术是其中的基本方法,目前通常作为血管准备的手段。动脉腔内减容术是血管准备的另一种重要方式。针对不同场景,多种减容方法可通过去除动脉内的斑块、血栓、增生内膜等物质,减少动脉内负荷。药物涂层球囊可在血管准备后将紫杉醇等药物输送到靶血管处以抑制内膜增生,提高远期通畅率。除球囊外,支架的应用对于糖尿病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尤为重要,但国内目前尚无被批准应用于膝下血管的支架。除手术治疗外,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血管新生疗法应用于糖尿病下肢缺血也在不断地探索中。

    • 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初期经验

      2022(12):1785-1788. DOI: 20221021-0105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钙化性病变血管准备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5例应用Rotarex ? S结合药物球囊处理的股腘动脉钙化性狭窄患者的资料,记录所有操作的技术成功率、技术相关并发症,应用CT软件对比所有病例术前及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记录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患肢缺血分级情况。 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了Rotarex ? S对钙化病变的减容处理,减容后接受药物球囊扩张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无限流性夹层、血管穿孔及远端栓塞事件发生。术后靶病变区有效管腔面积提高9~15.1 mm 2(中位数:13 mm 2),所有患肢缺血程度从术前的Rutherford 2~4级提升至Rutherford 1~2级。 结论:Rotarex ? S在股腘动脉短段钙化性病变减容处理上安全、有效。

    • 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的疗效分析

      2022(12):1789-1794. DOI: 20221021-0105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技术(包括液压扩张、减容、抑制再狭窄技术)治疗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连续收治的465例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70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形作为基础治疗,其中联合减容技术67例,联合抑制再狭窄技术82例,三者联合11例。比较术后1、3、6及12个月的再闭塞率、目标病变再干预率,GLASS分级P0、P1、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6、12个月的保肢率及12个月的病死率。结果: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76.0%(433条/570条),术后6、12个月随访率分别为85.4%(370条/433条)及75.3%(326条/433条),治疗病变的长度为(3.6±1.3)cm;术后1、3、6、12个月再闭塞率依次为5.5%(23条/420条)、8.2%(33条/403条)、14.9%(55条/370条)和23.6%(77条/326条);6、12个月的目标病变再干预率分别为7.6%(28条/370条)和12.0%(39条/326条);P0、P1和P2组3个月内的伤口愈合率分别为87.3%(192条)、70.5%(62条)及10.5%(2条)( P<0.001),6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96.2%(200条)、84.7%(127条)及33.3%(4条)( P<0.001),12个月的保肢率分别为78.7%(170条)、54.5%(55条)及22.2%(2条)( P<0.001)。术后12个月病死率为6.9%(32/465)。 结论:踝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腔内重建可行且具有较高技术成功率,其肢体威胁期足背足底弓动脉完整程度与3个月内伤口愈合率及保肢率相关。

    • 糖尿病足临床治疗进展

      2022(12):1795-1799. DOI: 20221021-0105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涌现出针对糖尿病足治疗的新方法、新理念。本文概述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进展,着重介绍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的血运重建如血管腔内减容技术和药物涂层球囊及胫骨搬移手术,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的新技术如干细胞治疗和富血小板凝胶及载抗生素骨水泥,简要地介绍了噬菌体疗法。

    • >论著
    • 基于生物信息学多数据库探讨半夏泻心汤干预胃癌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

      2022(12):1800-1806. DOI: 20220719-0069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多种数据库,探讨半夏泻心汤(BXXXD)干预胃癌(GC)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分子机制,为胃癌患者生存、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使用到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包括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TCMSP)、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Pubchem)、String、人类基因的综合数据库(Genecard)、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等。首先利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半夏泻心汤→胃癌→细胞焦亡"共有靶点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其次利用GEO数据库对胃癌芯片进行差异分析,绘制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火山图及热图,并利用韦恩图获取"半夏泻心汤→胃癌DEGs"共有靶点。通过TCGA数据库获取临床胃癌患者信息,比较正常组、胃癌组相关靶点的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各靶点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半夏泻心汤干预胃癌细胞焦亡共有29个靶点,多生物进程、多细胞组分、多分子功能、多条KEGG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在细胞质中,分子靶点之间蛋白相互结合,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正向调控转录途径的生物进程。进一步研究发现促胃泌素受体抗体(CCKBR)、ATPase H +/K +转运亚基Alpha(ATP4A)、ATPase H +/K +转运亚基Beta(ATP4B)为"半...

    • 男性骨密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2022(12):1807-1810. DOI: 20220406-0027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骨密度(BMD)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男性体检人群为研究对象,按照MS诊断标准分为MS和非MS组,并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分析仪测定股骨BMD。分析不同年龄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骨密度情况,分析MS组和非MS组各代谢指标差异及MS对BMD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男性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6 191例受试者纳入研究。健康体检男性人群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为9.50%(588/6 191),MS的患病率为31.64%(1 959/6 191)。MS组的年龄、BMI、FPG、TG、TC、尿酸、舒张压、收缩压、脂肪肝患病率均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S组的HDL-C低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组与非MS组的骨质疏松患病率、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MS组分数目患者的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校正BMI后,MS组分数目由0~4递增时,BMD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男性BMD与BMI、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年龄、收缩压和脂肪肝患病率呈负相关(均 P<0.05)。 结论:随着MS组分数目的增加,男性BMD逐渐降低。男性BMD与BMI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年龄、收缩压和脂肪肝患病率呈负相关。

    • 肘部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超声影像分析

      2022(12):1811-1815. DOI: 20220518-0046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肘部猫抓病(CSD)性淋巴结炎的超声影像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CS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性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10月在长沙市第三医院因肘部肿块就诊的患者,按照病理来源分为CSD组和非CSD组,对比分析两组肿块内部的超声表现及肿块周围的超声改变,归纳CSD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在90例肘部肿块中,CSD组14例,非CSD组76例,CSD组有猫抓伤病史8例、咬伤史2例,潜伏期4 d至3个月不等,4例否认猫抓咬病史或密切接触病史。8例使用抗生素治疗,6例未采用任何治疗,1~3个月后进行随访,14例CSD患者均诉康复。CSD组和非CSD组在肿块位置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507, P<0.05),CSD组的肿块全部位于肘内侧;CSD性淋巴结炎的内部超声表现特异性不高,但肿块外超声改变有一定特征,表现为淋巴结周围炎及局限性浅静脉炎,CSD组和非CSD组在肿块外超声改变上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 2=34.070, P<0.05)。 结论:肘部CSD性淋巴结炎一般好发于肘内侧,当有相关流行病学史支持及典型的淋巴结结内和结外声像改变时,超声可做出高度提示,进而减少肘部肿块非必需的侵入性操作。

    • 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乳腺分泌性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结果

      2022(12):1816-1822. DOI: 20220507-0042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分泌性癌(SBC)与浸润性导管癌(IDC)之间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差异,并探讨SBC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检索1990年—2016年的SBC和IDC患者,经筛选后确定109例SBC(SBC组)和558 814例IDC(IDC组)入组研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方法按1∶4比例匹配平衡混杂因素,分析匹配前后两种组织学类型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BCSS)和总生存期(OS),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BC组与IDC组在诊断年龄、婚姻状态、性别、组织学分级、AJCC N分期、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SBC组BCSS与I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41),OS优于IDC组( 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诊断年龄、种族、婚姻、性别、病变部位、组织学分级、AJCC分期、手术方式和ER、PR表达均是影响BCSS和OS的相关因素(均 P<0.05)。SBC是影响乳腺癌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按照1∶4的比例进行倾向性得分匹配后两组BCS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AJCC T分期、PR阴性表达是BCSS的影响因素(均 P<0.05),诊断年龄、AJCC T分期是OS的影响因素(均 P<0.05)。SBC不再是乳腺癌OS的影响因素。 结论:SBC与IDC预后无显著性差异,SBC不是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

    • 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对小儿Nuss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12):1823-1827. DOI: 20220413-0031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对小儿漏斗胸Nuss矫治围手术期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40例择期行Nuss术的漏斗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组(E组)和全麻对照组(G组),每组20例。E组全麻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G组常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术后2、6、12、24、48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两组患儿术中舒芬太尼追加情况,麻醉复苏室(PACU)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儿手术前和手术后2 d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记录拔管后低氧血症、躁动、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有无气胸、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结果:E组术后2、6、12、24 h VAS疼痛评分低于G组(均 P<0.05)。两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E组PACU拔管及恢复时间短于G组( P均<0.05),与G组相比,E组术中追加舒芬太尼例数,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术后补救镇痛例数均少于G组(均 P<0.05)。E组术后2 d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优于G组( P<0.05)。E组术后低氧血症、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G组(均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漏斗胸患儿Nuss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改善术后睡眠质量,利于患儿恢复,值得推广。

    • 腺病毒肺炎患儿继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CT影像学特征及危险因素

      2022(12):1828-18,311,836. DOI: 20220524-0050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腺病毒肺炎患儿继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的高分辨率CT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儿童医院确诊的44例腺病毒肺炎继发BO的患儿作为观察组,45例单纯性腺病毒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胸部高分辨率CT影像学特征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继发BO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部CT特征中,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肺实变、透明肺的检出率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腺病毒肺炎患儿热程延长、热峰值高、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腺病毒肺炎患儿继发BO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腺病毒肺炎继发BO患儿具有典型的高分辨率CT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腺病毒肺炎患儿热程延长、热峰值高、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延长是患儿发生BO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2022(12):1832-1836. DOI: 20220615-0056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耳穴埋豆组(A组, n=53)、半夏白术天麻汤组(B组, n=54),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组(C组, n=53),三组分别接受耳穴埋豆、半夏白术天麻汤及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连续治疗10 d,比较三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的情况。 结果:B、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及日常生活和工作各项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且C组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P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C组LVA、PVA、BA血流速度明显快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C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耳穴埋豆联合治疗痰浊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降低血液黏度,值得临床推广。

    • 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分析

      2022(12):1837-18,411,846. DOI: 20220414-0032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有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天长市人民医院确诊为GDM且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275例,根据产后发生T2DM的情况将患者分为产后正常组和产后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用X-tile软件获取列线图模型的积分截断值,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内部核验。结果:275例GDM患者中,共有68例产后发生T2DM,发病率为24.73%。两组年龄、孕前BMI值、孕期增重、孕期空腹血糖和孕期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年龄≥30岁、孕前体重指数(BMI)偏高、孕期增重≥6 kg、孕期空腹血糖>5.8 mmol/L与孕期糖化血红蛋白>5.2%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产后发生T2DM的C-index值为0.912(95% CI:0.854~0.960),ROC曲线下面积为0.799(95% CI:0.742~0.856),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提示模型准确度较好。通过列线图模型积分截断值将有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概率分为低(≤67.24分)、中(>67.24~≤129.82分)和高风险(>129.82分)3组,产后T2DM发病率分别为13.71%、29.29%和5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年龄≥30岁、孕前BMI值偏高、孕期增重≥6 kg、孕期空腹血糖>5.8 mmol/L与孕期糖化血红蛋白>5.2%是糖尿病家族史的GDM患者产后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

    •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

      2022(12):1842-1846. DOI: 20220426-00392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FNC)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泰安市中心医院PICU收治的42例气管插管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HFNC组及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儿使用HHFNC及NCPAP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吸氧浓度(FiO 2)]、血氧饱和度(SaO 2)、舒适度、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记录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胃食管反流、鼻损伤、面部皮肤压痕、腹胀以及肺气漏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患儿撤机后1 h的血气分析(PaO 2,PaCO 2,PaO 2/FiO 2)、SaO 2、肺气漏、无创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48 h内重新气管插管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面部皮肤压痕、胃食管反流、鼻损伤和腹胀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HFNC和NCPAP均可作为撤机后过渡的呼吸支持模式,且临床治疗效果相当,HHFNC组患儿舒适度更高,更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减少并发症,安全性更高。

    • 胸腺素β4表达与术前SII/ALB水平对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2(12):1847-18,511,856. DOI: 20220421-0037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腺素β4(TMSB4X)表达与术前免疫炎症指数/血清白蛋白(SII/ALB)对早期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8例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均于术前检测TMSB4X、SII/ALB,按照TMSB4X表达分为TMSB4X阳性组(52例)与TMSB4X阴性组(76例),按SII/ALB值中位数分为高SII/ALB组(64例)、低SII/ALB组(64例),分析TMSB4X、SII/ALB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复发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TMSB4X阳性组与阴性组、高SII/ALB组与低SII/ALB组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差异,采用Cox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结果:TMSB4X阳性组与TMSB4X阴性组患者的病灶部位、癌胚抗原(CEA)、淋巴细胞计数(L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高SII/ALB组与低SII/ALB组患者的年龄、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ALB、CYFRA21-1、CEA、LY、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TMSB4X阳性组中位PFS(17.11个月)低于TMSB4X阴性组(26.64个月)(log-rank P<0.001);高SII/ALB组中位PFS(15.82个月)低于低SII/ALB组(28.24个月)(log-rank P<0.001)。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部位、AJCC分期、ALB、CYFRA21-1、CEA、LY、PLT、TMSB4X、SII/ALB均是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PFS的影响因素(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JCC分期、LY、TMSB4X、SII/ALB是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TMSB4X表达及术前SII/ALB水平可作为预测早期可手术NSCLC患者预后的指标。

    • IgA肾病患者尿液IL-6、IL-8、IL-33和MMP-9水平及其预测疾病进展的价值

      2022(12):1852-1856. DOI: 20220430-00406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尿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33(IL-3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其预测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取涿州市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IgAN患者,根据IgAN患者的进展情况分为IgAN进展组(39例)和IgAN未进展组(71例)。根据IgAN牛津分型标准分为MEST-C≥3分组(42例)和MEST-C<3分组(68例),根据eGFR分为eGFR≥50 ml/(min·1.73 m 2)组(A组,63例)和eGFR<50 ml/(min·1.73 m 2)组(B组,47例),根据尿蛋白量分为尿蛋白量≥1.5 g/24 h组(66例)和尿蛋白量<1.5 g/24 h组(44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gAN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6、IL-8、IL-33及MMP-9水平预测IgAN病情进展的价值。 结果:IgAN进展组尿IL-6、IL-8、IL-33及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IgAN未进展组,而血清白蛋白、eGFR及补体C3水平均明显低于IgAN未进展组(均 P<0.05)。MEST-C≥3分组尿IL-6、IL-8、IL-33及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MEST-C<3分组(均 P<0.001)。eGFR<50 ml/(min·1.73 m 2)组尿IL-6、IL-8、IL-33及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eGFR≥50 ml/(min·1.73 m 2)组(均 P<0.001)。尿蛋白量≥1.5 g/24 h组尿IL-6、IL-8、IL-33及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尿蛋白量<1.5 g/24 h组(均 P<0.001)。多因...

    • >诊疗经验
    • 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降低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意义

      2022(12):1857-1859. DOI: 20220221-00120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T3)水平和急性胰腺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4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检测血清TT3水平,观察其与AP临床病因、严重程度及其他血清学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T3水平预测AP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效能。结果:共纳入41例(扬州大学附属医院31例、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10例)患者,TT3水平正常者24例(58.5%)、降低者17例(41.5%)。与正常TT3水平组患者相比,低TT3水平组男性比例更低(29.4% vs 83.3%, P=0.001),体重指数更低[(22.6±3.3)kg/m 2 vs (25.0±2.3)kg/m 2, P=0.033],合并糖尿病比例更高(70.6% vs 16.7%, P=0.001),中-重症胰腺炎(MSAP)比例更多(47.1% vs 16.7%, P=0.03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T3与白细胞呈负相关( r=-0.396, P=0.010),而与谷丙转氨酶( r=0.033, P=0.837)、谷草转氨酶( r=0.071, P=0.658)、谷氨酰转肽酶( r=0.063, P=0.695)、碱性磷酸酶( r=-0.030, P=0.061)、乳酸脱氢酶( r=-0.095, P=0.554)、葡萄糖( r=-0.250, P=0.115)、肌酐( r=-0.270, P=0.088)等无明显相关性。正常TT3水平组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8.3%(2/24),低TT3水平组AP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为5/17。血清TT3水平预测AP患者发生器官功能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 CI:0.542~0.975, P=0.033),最佳界值为0.725 nmol/L。 结论:血清TT3水平与AP严重程度有关,对TT3的定量评估可预测AP患者的器官功能衰竭。

    •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Keyhole法与腹膜T型切开法在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

      2022(12):1860-1862. DOI: 20220423-0038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分析Keyhole法与腹膜T型切开法在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保留子宫圆韧带的60例女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子宫圆韧带保留方法分为A组( n=27,Keyhole法)与B组( n=33,腹膜T型切开法),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初始数据进行1∶1匹配,最终获得A组21例与B组21例。对比2组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围手术期指标。 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在年龄、体重指数、阴道分娩次数、手术类型、疝类型、疝分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Keyhole法与腹膜T型切开法用于女性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均可保留子宫圆韧带,安全且有效。

    •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术后咽鼓管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

      2022(12):1863-1865. DOI: 20220515-0045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术后咽鼓管吹张治疗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 n=53)和B组( n=52)。A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咽鼓管吹张治疗,B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听阈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2周,B组总有效率高于A组( P<0.05);术后3个月、9个月复查,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前两组听阈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2周,B组听阈水平低于A组( P<0.05);术后3、9个月,两组听阈水平均低于术前(均 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组无不良反应病例,B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耳感染(3例)、鼓室硬化(1例)、鼓膜穿孔(2例)、通风管提前脱落(2例)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26, P=0.003)。 结论: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术后咽鼓管吹张均为治疗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其中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术后咽鼓管吹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RT-3D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二尖瓣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价值及与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的关系

      2022(12):1866-1869. DOI: 20220407-0029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二尖瓣结构和功能变化的价值及与患者发生二尖瓣反流(M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经食管RT-3DE检查的NVAF患者82例(NVAF组)和愿意接受经食管RT-3DE检查的窦性心率者20例(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二尖瓣参数、左房内径,并根据不同的MR程度进行分层分析,采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二尖瓣对合指数与二尖瓣参数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二尖瓣参数、左心房内径(LAD)与患者发生MR的关系。结果:NVAF组患者的定量测量瓣环左右径(DAIPm)、瓣环前后径(DAP)、瓣环周长(C3D)、瓣环面积(A2D)、LAD测定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均 P<0.05),二尖瓣对合指数(MII)值则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研究对象的瓣环高度(H)值、瓣环非平面角度(NAP)值、二尖瓣叶对合面积(MVL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中重度MR组患者的DAIPm、DAP、C3D、A2D、LAD测定值均明显大于轻度MR组(均 P<0.05),MII值则低于轻度MR组( P<0.05);中重度MR组与轻度MR组的H、NPA、MVLIA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82例NVAF组患者的MII值与DAIPm、DAP、C3D、A2D、LAD测定值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均 P<0.05)。Logistic模型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增加、DAIPm、DAP、女性是NVAF患者发生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经食管RT-3DE检查可以较好地对患者二尖瓣结构等参数进行评估,二尖瓣结构变化可诱发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加重患者的病情。

    •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12):1869-1871. DOI: 20220425-0038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27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呼气峰流速(PEF)]、运动能力[6 min步行距离(6MWT)]、血气分析[氧分压(PaO 2)、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血氧饱和度(SaO 2)]、炎症因子[白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记录不良反应等。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6MWT和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PEF无明显变化,FEV 1/FVC、6MW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 P<0.05);观察组FEV 1/FVC、6MW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 2、SaO 2明显升高,PaCO 2明显下降(均 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各炎症因子水平相近( P>0.05)。治疗后,两组IL-6、IL-8、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均 P<0.05);观察组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COPD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性好,且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替罗非班治疗超溶栓时间窗的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

      2022(12):1872-1875. DOI: 20220418-0034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发病24 h内、超溶栓时间窗(6 h)的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发病时间6~24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2例,按随机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双抗治疗)59例、对照组(双抗治疗)63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时和治疗后24 h、7 d时的NIHSS评分,入院时和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2分的例数,同时记录两组颅内外出血情况,计算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同病因亚组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及7 d时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 d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时mRS评分≤2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中,不同病因亚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5.481, P=0.010),其中小动脉闭塞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组(χ 2=11.459, P<0.05)及心源性栓塞组(χ 2=9.528, P<0.05)。观察组小动脉闭塞亚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小动脉闭塞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出血以及3个月后死亡病例,两组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替罗非班在不同病因的AIS的超溶栓时间窗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在小动脉闭塞组的疗效更为显著。

    • 复发性多软骨炎早期诊断的病例分析与文献复习

      2022(12):1875-1880. DOI: 20220222-0012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为临床中识别RP早期不典型表现以做出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威海市立医院住院诊断为RP患者共7例。对其临床特点和诊断过程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2例因咳嗽、喘息就诊,1例因听力下降就诊,4例因外耳、鼻、眼或关节红肿就诊。7例患者首次就诊时均被诊断为单纯疾病,如单纯耳软骨炎、中耳炎、鼻炎、结膜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受累器官:外耳5例,中耳1例,内耳1例,鼻2例,喉1例,眼4例,关节2例,皮肤1例,下呼吸道3例,心脏2例。风湿免疫相关抗体阳性者2例。不典型表现:1例以听力下降为唯一表现,并且为首发症状;1例以闭角型青光眼为眼部首发表现,缺少其他眼部炎症表现。发病至确诊时间:最短为12 d(1例),最长为10年(1例),其他为1~4个月(3例)、1年(2例)。2例明显延迟诊断的患者均以单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且不伴外表可视软骨组织炎症,从发病到明确诊断时间分别为1年、10年;以多器官、可视软骨组织炎症(耳、鼻、关节)为初期表现的3例患者,从发病到确诊时间相对较短(1~4个月)。治疗及随访: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1例单用糖皮质激素。4例患者病情稳定,1例在1次复发后再次病情稳定,1例在治疗过程中新出现下呼吸道受累,1例未服从规范治疗症状迁延。结论:高度可变的临床表现及罕见性增加了RP的诊断难度,尤其早期阶段,炎症可能呈无症状性、隐匿性进展。临床应提高对RP不典型表现的认知程度,加强鉴别RP的诊断思路,做好动态随访和评估,从而在多态、隐匿的临床表现中做到RP的早期诊断。

    • 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2(12):1880-1883. DOI: 20220521-0048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阻抗微分心动图(ICG)监测老年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患者在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前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老年科收治的50例老年HFrEF患者。通过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心脏超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ICG监测评估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前后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后,老年HFrEF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显著提高( P<0.05),NT-proBNP显著降低( P<0.05),NYHA显著改善( P<0.05),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显著增加(均 P<0.05),收缩压、舒张压、每搏外周阻力(SSVR)和胸液传导性(TFC)显著降低(均 P<0.05),射血收缩指数(EPCI)和变力状态指数(ISI)显著增加(均 P<0.05)。 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可以改善老年HFrEF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

    • 以手掌心温度变化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

      2022(12):1883-1885. DOI: 20220420-0036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以手掌心温度变化评估乳腺癌患者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金华广福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95例,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20 ml 0.5%罗哌卡因,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检测患者阻滞前、阻滞15 min时阻滞侧与非阻滞侧手掌心温度变化,患者术后4、6、8、12、16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以术后4 h VAS评分<3分作为阻滞有效,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阻滞侧手掌心温度差对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阻滞15 min后,患者阻滞侧手掌心温度较阻滞前显著升高( P<0.05),而非阻滞侧手掌心温度无明显变化( P>0.05),阻滞15 min后阻滞侧手掌心温度显著高于非阻滞侧( P<0.05)。术后12、16 h患者VAS评分[(3.19±1.25)分、(3.08±1.17)分]显著高于术后4 h[(1.18±0.35)分](均 P<0.05)。阻滞有效患者87例、阻滞无效患者8例,阻滞有效患者阻滞侧手掌心校准温度变化显著高于阻滞无效患者( P<0.05)。以阻滞侧手掌心校准温度变化预测阻滞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7(95% CI:0.739~0.936),预测灵敏度为83.28%、特异度为71.69%。 结论:乳腺癌患者胸椎旁神经阻滞后阻滞侧手掌心皮肤温度升高,手掌心皮肤温度变化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的简单、有效的方式,从而有助于患者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管理。

    • 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诊断价值

      2022(12):1886-1889. DOI: 20220215-00098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收治的绝经>1年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137例。均行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根据病理结果,良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5例为息肉组,子宫内膜息肉恶变或伴有不典型增生的癌前病变患者22例为恶变或癌前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宫腔镜下特征性表现,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绝经年限、孕次、产次、BMI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恶变或癌前组绝经后出血率明显高于息肉组[77.27%(17/22) vs 36.52%(42/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恶变或癌前组的息肉表面溃疡、质脆比例[86.36%(19/22) vs 23.48%(27/115)],表面血管丰富比例[77.27%(17/22) vs 14.78%(17/115)],表面粗糙比例[63.64%(14/22) vs 5.22%(6/115)]和表面出血比例[68.18%(15/22) vs 11.30%(13/115)]明显高于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均以单发息肉为主,两组单发息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表面溃疡、质脆( OR=5.775;95% CI:1.134~29.425; P=0.035)与表面血管丰富( OR=8.079;95% CI:1.866~34.969; P=0.005)是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下息肉表面溃疡、质脆和表面血管丰富是子宫内膜息肉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2022(12):1889-1891. DOI: 20220510-0043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情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国药东风总医院接收的8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分为迟发性组34例和非迟发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凝血功能,并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凝血功能、入院到手术时间、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迟发性组患者TT、PT、INR以及APTT均明显高于非迟发性组患者(均 P<0.05),PLT明显低于非迟发性组患者(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重度、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入院到手术时间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 P<0.05)。 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发生迟发性颅内出血可能与合并症、颅脑损伤程度、凝血功能、入院到手术时间相关。

    • 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2022(12):1892-1894. DOI: 20220222-00127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80例行椎弓根螺钉植入术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行植入术,观察组采用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行植入术,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准度、手术情况、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物力学稳定性、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精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7.50% vs 92.50%, 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术后6个月椎管正中矢状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Cobb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ODI)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5.00% vs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44)。 结论: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椎弓根螺钉植入术中,机器人辅助置入方式能达到与经皮微创置入方式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脊椎生物力学稳定性方面相似的效果,且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在精准度方面更具优势。

    • 右美托咪啶复合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2022(12):1895-1897. DOI: 20220317-0019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在无痛纤维支气管镜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麻醉诱导时予舒芬太尼0.2 μg/kg、依托咪酯0.3 mg/kg,待患者睫毛反应消失,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观察组注入0.5 μg/kg右美托咪啶+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对照组注入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术中4 mg/(kg·h)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则追加2%利多卡因。记录麻醉前(T 0),诱导后(T 1),检查时(T 2),苏醒后(T 3)的心率、血压。记录检查过程中出现呛咳的次数及呛咳程度,术中追加的利多卡因剂量,肺泡灌洗液的回收率,记录结束后的苏醒时间,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复苏室停留时间等。 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诱导后均出现血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T 2时的心率低于T 0时点( P<0.05),对照组心率无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呛咳发生率更少,咳嗽严重程度更轻,术中利多卡因追加量更少,肺泡灌洗液回收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延长,拔管即刻Ramsay镇静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两组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利多卡因气管内给药能有效减少呛咳,提高患者对支气管镜的耐受,改善检查的舒适度并提高检查效率。

    • 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12):1898-1900. DOI: 20220319-00203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与果酸单独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108例痤疮瘢痕患者,采用简单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果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面部瘢痕面积及瘢痕计数,皮肤屏障[角质层含水量、透皮失水(TEWL)、红斑指数(EI)、黑素指数(MI)]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1次和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面部瘢痕面积和瘢痕计数均显著下降(均 P<0.05),且观察组显著小于(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角质层含水量、TEWL、EI、MI均有明显改善(均 P<0.05),其中观察组角质层含水量、TEWL、EI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4)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低于对照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剥脱联合点阵激光技术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果酸治疗,其能加快患者瘢痕的恢复及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安全性高。

    • >综述
    • 外泌体与疼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2022(12):1901-1904. DOI: 20220418-00355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泌体是与细胞间通讯有关的细胞外微囊泡,具有转运和传递生物大分子的能力。疼痛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给患者和社会产生沉重的医疗负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外泌体在疼痛相关疾病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疼痛条件下外泌体及其所运载生物分子进行总结,识别与疼痛状态相关的特定外泌体表征将有助于对疼痛相关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对因治疗。此外,外泌体传递信息的能力及其在机体广泛存在的特性表明,其在疼痛领域作为新型诊疗工具具有广阔前景。更好地了解外泌体与疼痛之间的关系将给疼痛患者提供一种新颖而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 缺氧信号通路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2022(12):1905-1908. DOI: 20220730-00756

      摘要 (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缺氧是实体肿瘤微环境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特征,随着人们对肾细胞癌(RCC)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缺氧和低氧诱导因子(HIF)在人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越来越被关注,缺氧信号通路成为近年来肿瘤等疾病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对缺氧信号通路的认识、其与RCC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以及HIF抑制剂的应用前景,以期指导临床RCC的精准化治疗。

    • DDX5在恶性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2(12):1909-1912. DOI: 20220429-00401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DDX5解螺旋酶(DEAD box helicases 5)又名P68,是一类依赖ATP的RNA解螺旋酶中重要成员之一。研究表明,DDX5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靶向多种肿瘤相关的信号通路,调控上下游的因子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侵袭及迁移。本文阐述DDX5在恶性肿瘤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的靶向治疗提供可能方向。

    • 老年营养状况、膳食因素评估及其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22(12):1913-1916. DOI: 20220614-00559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膳食因素、营养状况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膳食中的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过量摄入与认知障碍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但膳食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对认知障碍则具有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对膳食因素、营养状况与老年人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及具体作用机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改变认知障碍老年人生活方式以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

      2022(12):1917-1920. DOI: 20220504-00414

      摘要 (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妊娠期糖尿病(GDM)能够导致母婴不良结局,随着育龄妇女超重和肥胖的高患病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正在增加。近年来我国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不断上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能够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改善睡眠呼吸暂停,可有效改善糖代谢状态。多数研究表明OSAHS与妊娠期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但是仍有部分研究结果与此不同,对OSAHS妊娠女性的持续正压通气治疗(CPAP)能否改善糖代谢尚无定论。本文系统回顾OSAHS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同时就CPAP能否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状态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