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胱甘肽合成及还原功能缺陷参与结肠炎性肝损伤的发生
作者:
作者单位:

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1.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730000;1.;2.甘肃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兰州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兰州730000;2.;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730000;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兰州730000;3.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81770657 );( 81770657 );( 81770657 );81770657;8177065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项目 ( lzujbky-2018-56 );( lzujbky-2018-56 );( lzujbky-2018-56 );lzujbky-2018-56;lzujbky-2018-56;兰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卓越计划 ( 20190060147 );( 20190060147 );( 20190060147 );20190060147;20190060147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目的:肝病变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最常见的肠外表现,但其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与免疫激活、肠道菌易位肝、炎症因子风暴及胆汁酸循环紊乱有关.UC相关性肝疾病的发生使其临床治疗更为困难,探究UC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对于UC相关性肝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具有清除自由基、参与肝解毒代谢及免疫防御等多种生理功能,GSH的合成及氧化还原能力共同决定GSH的抗氧化功能.肝GSH抗氧化功能缺陷与多种肝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其是否参与并介导UC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生目前尚不明晰.本研究旨在探究UC发生中GSH合成及还原功能变化特征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 acid,TNBS)乙醇溶液(每只5 mg/0.8 mL,50%乙醇)灌注结肠制备UC大鼠模型,分别在TNBS灌注后第3、5和7天取材血清、肝及肠道组织,测定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及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以评价UC结肠的病变程度;以肝病理组织学评分、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为指标评估肝病变程度;并分别将UC造模7天组大鼠肝病理评分和血清AST水平与其结肠病变程度做Spearman相关分析以明确UC发生中肝病变与结肠病变的相关性.采用试剂盒动态测定UC造模后第3、5和7天组大鼠肝中GSH含量、GSH过氧化物酶(...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格式: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